课件编号17834018

湘教版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海气相互作用 说课稿

日期:2024-06-16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87次 大小:1802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四章
  • cover
湘教版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海气相互作用 说课稿 一.说课标 1.课标要求:运用图表,分析海一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解释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课标解析: (1)行为条件分析:“运用图表”属于运用层次,要求具备一定的案例分析能力,能够运用已有图表材料分析地理现象。 (2)行为动词分析:“分析”即分解剖析;“解释”即分解说明。 (3)认知内容分析:“海—气相互作用”,“解释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及其人类活动的影响”。 ①“海一气相互作用”是指海洋与大气间物质、能量持续交换的互相影响过程;学生应能以图表的形式,领会“海一气相互作用”的地理意义,以加深对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地球圈层间物质能量流动等基本原理的认识。 ②“解释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要求进一步分析、探讨“如果在海一气相互作用出现异常情况下,对全球气候(特别是水、热变化)所产生的响”。须重点把握两个问题:a.什么是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b.通过读图等,综合分析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可能对全球天气和气候产生的影响。 二、定目标 1.教材定位:本节位于第四章 陆地水与洋流 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 2.学情分析:对于高二年级上学期的学生而言,本节课是对于他们曾经学过的高中地理必修一中海水的运动这么一节课,它的具体案例的运用与拓展,但学生依然存在缺乏理性认识的问题。因此,作为教师需要对所授内容化繁为简层推荐,并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性思维。 3.教学目标:①人地协调观:要求学生能够结合真实复杂的情境,分析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调节作用及其途径。 ②综合思维: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多种图表信息资源,分析海气相互作用的过程影响因素,还有它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③区域认知与地理实践力:要求学生能够收集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它的相关材料,分析说明它出现时对赤道太平洋东西岸气候的变化与影响,并能提出科学决策的依据。 重难点 重点:能够分析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调节作用及其途径与影响。 难点:解释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的形成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教学方法 1.合作探究: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地理语言表达与分析探究能力。 2.案例分析:结合长津湖战役中在 1950 年的强降温,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五、教学过程 本节课将通过导入探究、自学拓展、板书总结以及论文作业六步走的模式来进行呈现。与此同时,我们也将通过结合本节课中海气相互作用对同纬地区的不同影响,使热交换、使热平衡这三大核心探究主题,并且配合相应的图文材料,通过问题探究链条对于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层层的深入,从而让学生举一反三,学一通百。 在具体的流程之中,我们也将会通过电影长津湖,还有它的地理虚位介绍,还有与北京处于相似纬度的示意图,以及在同一年份冬季北京与长津湖的温度差异进行新客导入,进而引出本节课的第一个探究环节,长津湖地区与北京它的纬度相当,为什么冬季长津湖比北京冷?通过以小组为单位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究与回答,教师也将会从地形与洋流的角度进行点评与总结。 由案例到原理的过渡,通过低温这么一个海气相互作用的实力,引出本节课的第一个核心原理,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交换。通过咱们的小组活动,结合示意图与教材内容分析海气间水热交换的影响因素,以及海水温度与蒸发量和向大气输送热量的关系。 而教师在于这个过程中,不仅要在点评中呈现参考答案,同时更要引导学生画出思维导图,进行所学原理的具体内容的建构。随着师生互动的渐入佳境,将开启一项难度较高的探究活动,也就是说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平衡。其中,要求学生分别结合全球水量平衡示意图以及北半球海洋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