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847091

7.3.2乙酸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日期:2024-06-20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66次 大小:19783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7.3.2,人教,第二,必修,2019,化学
  • cover
乙酸 教学设计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乙酸 所属模块及章节 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第七章第三节(第2课时) 二、课前分析 教材内容分析 乙酸不仅是生活中常见的食品调味剂,又是羧酸类物质的典型代表物,在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广泛,是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其性质及应用在高考中经常涉及。必修二第七章前面两节学习了以甲烷、乙烯为典型代表的烃的结构和性质。第三节拓展到烃的含氧衍生物乙醇、乙酸,从知识和结构上看,乙酸既是对乙醇的巩固、延续和发展,又是学好酯类化合物的基础,故本课时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同时也为选择性必修三中羧酸的学习做好铺垫。 学情分析 认知水平:醋酸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用品,学生初中阶段已经简单地了解了醋酸的用途,前面两节又学习了烃的有关知识基础,能掌握常见的有机反应类型和根据简单官能团对有机物进行分类,本课时的学习将进一步熟悉和巩固有机反应类型及有机物的分类,为学习有机物奠定坚实的基础。 能力水平:高中生对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具有较强的探知欲望,同时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感官意识以及一定的知识储备,具有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 化学核心素养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等。 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 1.能从元素、原子视角认识乙酸的分子结构和官能团,树立“见著知微”的学科思想,建立结构决定性质的学科观念; 2.通过实验探究乙酸的酯化反应,能用宏观实验推断微观机理,根据实验证据,讨论分析,得出结论,了解有机物转化的科学路径; 3.联系生活感知,体会乙酸的用途,认识化学科学价值,进一步提高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培养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科学素养。 评价目标: 1.通过搭建乙酸的结构模型分析、解释乙酸的结构,诊断学生认识物质的水平; 2.通过对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的讨论与分析,诊断学生对酯化反应及其本质的认识水平;通过分组实验探究,诊断并发展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和基于现象和证据推出结论的核心素养; 3.通过家庭实验和课外调研等实践活动,诊断并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及其对化学价值的认识水平(学科价值视角、社会价值视角、学科和社会价值视角)。 教学重点 认识乙酸的分子结构,了解乙酸分子中羧基官能团对其化学性质的影响。 教学难点 酯化反应实验以及原理的理解 教学方法与 学法指导 本课以发展核心素养为导向,将课程内容和核心素养进行关联,设计符合学情的学习任务,组织学生开展系列探究活动,综合采用直观感知法、构建模型法、实验探究法、问题引导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现代教育技术技进行教学实践。 1.直观感知,归纳物理性质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和对家庭调味料醋的感知,结合对醋酸样品的观察,培养学生自主观察和自主归纳的能力素养; 2.借助球棍模型,理解微观结构 组织学生结合乙酸分子式和价键饱和原理,拼接球棍模型,从元素、原子、化学键的微观视角掌握乙酸的分子结构和官能团,加深对有机物中碳原子和氧原子成键特点的认识,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科学观念; 3.实验探究,培养证据意识,提高科学素养 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思考分析能力,形成“提出猜想--设计实验--收集证据--推导结论--评价反思”的科学探究思路,也有助于帮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更好地理解乙酸的性质及其应用; 4.设置有效问题,提升思维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围绕重点和难点,设计有效问题,环环相扣又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运用具有逻辑性与启发性的问题链进行引导教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探究物质的一般思维框架,提升思维品质。 教学资源 希沃白板5互动平台、智能手机、直观教具(球棍模型)、相关化学实验仪器和试剂 三、教学过程 教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