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850005

高中历史(统编版)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同步学案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2份打包)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50次 大小:31813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历史,高中,明清,第四,单元,版图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标解读】 理解明清新经济、新思潮与具体历史时代的关系。 由于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这些新的生产因素逐渐丧失了它的生机。失去了发展机遇的中国,正一步步走向百年危机。 明清之际虽然错失了与世界交流的机遇,但是要注意此时经济文化也在持续发展。 【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明清时期经济文化出现的新特点,学生思考同时期世界的变化,在世界中看中国,分析中外共时性问题。 2.通过学习明清时期中国在文学和科技上的成就,激发学习本国传统文化的热情。 3.通过学习明清时期高产农作物输入中国、西学东渐,学生从世界文明的角度认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和相互借鉴、共同发展。 【阅读课文,写出你的问题和希望老师重点讲解的内容】 【学习过程】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1.农业 找出农业发展的表现 ①新的农作物(高产)品种输入中国; ②江南等地多种经营兴盛,经济作物品种繁多,农民兼营产品初级加工或相关副业。 2.手工业 手工业领域出现了什么新变化?阅读P83历史纵横,找出手工工场的特点是什么? 在南方一些地区的某些行业(丝织、榨油、制瓷等) 出现新的经营方式,开设工场,使用雇佣劳动进行较大规模生产 3.商业 明朝中后期,商业发展的表现有哪些? 1.美洲等地的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商业资本的聚集 2.海外、长途、大额贸易的发展 3.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商帮) 4.兴起了一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商业市镇,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 思想领域的变化 时期 思想家 思想主张 评价 明朝中期 王阳明 在南宋陆九渊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一套以“致良知”为核心的理论,形成陆王心学: ⑴提出“致良知”学说:“良知”就是隐藏在每个人心中的“天理”;良知往往被私欲遮蔽,需要重新发现、扩充和践行,这样就可以达到圣贤境界; ⑵提出 “知行合一”学说: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 ⑴陆王心学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又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 ⑵陆王心学带有主观唯心主义倾向 明朝后期 李贽 ⑴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甚至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 ⑵提倡“童心”说 李贽的思想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震动 明末清初 黄宗羲 ⑴严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称专制帝王为“天下之大害”; ⑵反对重农抑商观念,提出“工商皆本” 黄宗羲的政治主张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顾炎武 激烈反对君主专制,并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鼓励人民关心国家大事 对宋明以来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进行了批判 王夫之 政治思想的主旨是“循天下之公” 思考点:明清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哪些新特点?试分析其历史背景。 新特点:思想界出现提倡个性自由和反对专制的倾向;主张“工商皆本”。 历史背景: 政治上,明清君主专制得到强化,明末清初社会剧烈动荡,各种社会矛盾尖锐; 经济上,工商业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兴起发展,但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限制; 阶级关系上,新的市民阶层形成,对社会发展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和愿望; 思想上,程朱理学获得官方尊崇后,逐渐失去活力。 小说和戏曲 科技 2.明清时期文艺作品的展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又有哪些新的内容,为什么? 发展趋势:平民化,大众化,世俗化。 新内容:明朝中期起,思想界出现提倡个性自由、反对专制的倾向 原因: ①封建专制空前强化;②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③文化知识进一步普及 【作业与检测】 1.请写出本课的知识结构 2.完成《目标检测》42-45页本课习题 3.你如何看待明清落后于世界的潮流?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标解读】 理解明清新经济、新思潮与具体历史时代的关系。 由于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这些新的生产因素逐渐丧失了它的生机。失去了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