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检测题 (时间:60分钟 满分:85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10小题,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 C ) A.冰雪遇暖消融 B.露珠逐渐消失 C.电熨斗冒出白雾 D.树枝上形成“雾凇” 2.(天门中考)下列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放热的是( C ) A.早春,河面上的冰熔化了 B.夏天,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变干了 C.秋天,树叶上的露珠出现了 D.冬天,结冰的衣服变干了 3.“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D ) A.“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4.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可以形成白雾,这种白雾是( A ) A.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B.二氧化碳气体液化形成的小液滴 C.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D.干冰熔化形成的小液滴 5. 初夏,大雨来临前,沉闷的天气常使墙面或地面变得很潮湿,其实这是一种液化现象。在下列现象中具有与此相同的物态变化是( A ) A.煮饭时,锅里冒出“白气” B.冬天地面上的水结成了冰 C.洒在地面上的水变干了 D.放在衣柜里的樟脑片变小了 6. 在严寒的冬季,小满到滑雪场滑雪,恰逢有一块空地正在进行人工造雪。他发现造雪机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地将水吸入,并持续地从造雪机的前方喷出“白雾”,而在“白雾”下方,已经沉积了厚厚的一层“白雪”,如图所示。对于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水这种物质发生的最主要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凝固 B.凝华 C.升华 D.液化 7.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入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 ℃,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对于这一实验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 ) A.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 ℃,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 B.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 ℃,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 C.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 ℃,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 D.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 ℃,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 8.体育比赛中运动员一旦受伤,医生会对着受伤部位喷射一种叫氯乙烷的药液,该药液会在皮肤表面迅速汽化,使受伤部位表层组织骤然变冷而暂时失去痛感。这说明氯乙烷具有较低的( C ) A.温度 B.熔点 C.沸点 D.凝固点 9.(广州中考)物质M通过吸、放热,出现三种不同物态,如图所示,甲、乙、丙物态依次为C A.固、液、气 B.气、液、固 C.气、固、液 D.液、固、气 10.在严寒的冬天,需要排尽汽车水箱里的水并注入防冻剂,与水相比,防冻剂不易冰冻也不易开锅(沸腾),这是因为( D ) A.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沸点比水的沸点低 B.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沸点比水的沸点高 C.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的沸点低 D.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的沸点高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5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9小题,共22分) 11.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 -3 ℃。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中国南极长城站的平均气温为-25 ℃,最低气温可达-88.3 ℃,依据图表提供的数据,在南极长城站测气温时应选用 酒精 温度计。 12.“花露”初见于宋词“花露重,草烟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