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7856207

2024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同步练习(有解析)--1.1 电荷 电荷守恒定律

日期:2025-04-26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1次 大小:126256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电荷,2024,守恒,--1.1,解析,练习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同步 第一章 静电场 1 电荷 电荷守恒定律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摩擦起电 两种电荷 1.(2022广东广州期末)用验电羽、感应起电机等可以组成一个模拟电场形状的实验。如图是某次实验中验电羽的一种形状,则两个验电羽(  ) A.一定带正电    B.一定带负电 C.一定带异种电荷    D.可能只带正电 2.(2021广东汕头一中期末)如图所示,将通过摩擦起电的塑料丝靠近带电的PVC管,塑料丝“躲开”时状似章鱼,所以称为“静电章鱼”。由此现象可以判断 (  ) A.塑料丝和PVC管都带正电 B.塑料丝和PVC管都带负电 C.塑料丝和PVC管带同种电荷 D.塑料丝和PVC管带异种电荷 3.(2022天津静海一中调研)关于元电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元电荷实质上是指电子和质子本身 B.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一定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 C.元电荷的值通常取作e=1.60×10-19 C D.元电荷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实验测得的 4.(2022湖南名校联考联合体期末)如图所示,将塑料梳快速梳头发丝多次,观察到头发散开了,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塑料梳与头发丝之间相互感应起电 B.头发丝所受重力小,自然松散 C.头发丝受到空气浮力作用而散开 D.由于摩擦起电,头发丝带同种电荷而相互排斥 题组二 电荷守恒定律 5.(2022天津红桥期末)关于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摩擦起电现象说明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电能,也说明通过做功可以创造出电荷 B.摩擦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C.感应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个部分 D.感应起电说明人类可以创造出电荷 6.(2022上海延安中学期末)如图所示,A、B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绝缘柄的金属小球,A球所带电荷量为-3.2×10-9 C,B球不带电。现将A、B接触后再分开,则(e=1.6×1019 C) (  ) A.B球将得到1×1010个电子 B.B球将失去1×1010个电子 C.B球将得到2×1020个电子 D.B球将失去2×1010个电子 7.(2022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期末)M和N是两个不带电的物体,它们互相摩擦后M带正电1.6×10-10 C,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  ) A.在摩擦前M和N的内部没有任何电荷 B.摩擦的过程中电子从M转移到N C.N在摩擦后一定带负电1.6×10-10 C D.M在摩擦过程中失去1.6×10-10个电子 8.(2022安徽部分学校联考)2021年5月28日,第八届全国静电纺丝技术与纳米纤维学术会议在天津工业大学召开。摩擦可以产生静电,原来甲、乙、丙三物体都不带电,使甲、乙两物体相互摩擦后,乙物体再与丙物体接触,最后甲物体带正电2.8×10-15 C,丙物体带电荷量大小为6×10-16 C。则关于最后乙、丙两物体的带电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乙物体一定带有负电荷3.4×10-15 C B.乙物体可能带有负电荷2.4×10-15 C C.丙物体一定带有正电荷6×10-16 C D.丙物体一定带有负电荷6×10-16 C 题组三 静电感应 9.(2022江苏海门期中)如图所示,充气后的气球在头发上摩擦,再靠近不带电的空易拉罐,在气球未接触易拉罐的情况下,可观察到易拉罐会朝气球方向滚动,关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易拉罐靠近气球一侧的带电性质和气球相反 B.易拉罐远离气球一侧的带电性质和气球相反 C.气球对易拉罐远、近两侧的作用力均为吸引力 D.气球对易拉罐远、近两侧的作用力大小相等 10.(2022上海嘉定期中)如图所示,用绝缘柱支撑的导体A和B彼此接触,起初它们不带电,贴在两端下部的金属箔是闭合的,把带正电的物体C移近A端但不接触,然后把A和B分开较远的距离,再移去C,则 (  ) A.C移近A端时,A端的金属箔张开,B端的金属箔闭合 B.C移近A端时,A端的金属箔闭合,B端的金属箔张开 C.A和B分开,移去C后,A端的金属箔会立即闭合 D.A和B分开,移去C后,A端的金属箔仍会张开 1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