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7862678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历史第一册堂堂练(含答案)

日期:2025-10-2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43次 大小:5986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更替,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4课
  • cover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历史第一册堂堂练 1.《史记》中记载:“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考古学家在河南登封王城岗发现一处城址,该城址被认为是传说中夏的都城阳城。这些材料反映了我国( ) A.农耕文明萌芽 B.早期国家产生 C.华夏族的形成 D.郡县制的推行 2.禹死后,他的儿子继承了他的位置,从此“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这里“家天下”的出现标志着哪一种制度的产生?(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选举制 3.夏朝筑有以城墙和护城河作为防护的城堡和大型宫殿,并且组建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建立起国家政权机构。这标志着( ) A.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来 B.中国古代国家的形成 C.夏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 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 4.家谱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是由记载古代帝王诸侯世系、事迹而逐渐演变来的。家谱是一种特殊的文献,是每个人了解家族来龙去脉的重要资料。要从家谱中了解我国早期国家相关的历史,下列可选择的人物是( ) A.姬昌 B.桀 C.汤 D.武丁 5.利簋铭文中有“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克昏夙有商……”的记载;《尚书》中有“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等语。这说明历史材料( ) A.能够相互印证 B.难免自相矛盾 C.经常难辨真假 D.多为史学著作 6.“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引文体现的是西周时期的( ) A.禅让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分封制 7.追溯中国姓氏的起源,姓起源于母系社会,氏大量产生于周朝。有的以技艺为姓,如陶、屠等:有的以官职为氏,如司马、史等;那么魏、鲁、韩等氏应是( ) A.以排行为氏 B.以所居地名为氏 C.以封地(国)为氏 D.以祖先名字为氏 8.明君兴国,昏君误国。下列有关夏、商、周君王的叙述,对应正确的是( ) A.周武王—涿鹿之战,灭商建周 B.商纣—任用贤臣,建立商朝 C.周平王—专断横行,“国人暴动” D.夏———荒淫无度,暴政亡夏 9.制度创新伴随着历史的发展,推动者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相传,尧年老的时候,在部落联盟会议上提出继承人问题。有人推荐共工,尧于是让他担任工师之职,以考验其才能,结果不行;大家又推荐舜,于是舜协助尧20年,又代尧摄行政事8年。尧死后,舜才正式主特联盟的事务。舜年老时用同样的办法把位子让给了禹。 材料二:据史书记载,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作为继承人,但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 材料三:周灭了商,席卷整个中国北方……靠当时用马车传递的原始通信方式不可能直接管辖这样大的地区……周王授权给一大批诸侯,这些诸侯大部分是国王的后裔和亲戚,但其中也包括一些承认周宗主权,与国王没有血缘关系的国王亲信和地方贵族。 ———费正清、赖肖尔《中国:传统与变革》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制度?据材料一,指出这一制度的实质和先后担任部落联盟首领的人物。 (2)材料二本质上反映了哪一历史现象? (3)材料三反映出西周建立后实行了什么制度?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当时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 10.国家的产生和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以“夏商周时期”为主题开展探究性活动,请你完成活动任务。 任务一【阐述·图文信息】 (1)下面场景见证了夏商周时期的重大历史史实。请对下面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史实进行阐述。 任务二【呈现·早期文明】 利簋———证明我国青铜工艺的高超。该文物内壁铭文明确记载“武王伐纣”之役发生在某年“甲子”日的早晨。据此古代史上这一著名的战役有了一个绝对年代,为商周两代的划分,提供了重要的年代依据。 (2)根据材料,指出利簋的发现有何重要史学价值。 发明以前的口头知识不利于传播和积累,原始人类使用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