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87423

【导与练】2015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试题:专题七 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

日期:2024-06-10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7次 大小:14474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社会主义,专题,改革开放,探索,曲折,试题
  • cover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编者选题表 知识点 题号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和外交 1、2、3、4、5 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6、7、8、9、10 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和科学文化事业 11、12 综合 13、1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1953年中共长治市委宣传部普选传单:“旧社会,太可恨,不把妇女来当人!新社会,大改变,男女都有平等权。积极参加大普选,认真行使民主权。”这主要是为了(  ) A.宣示新中国与旧社会的区别 B.进行民主训练实践新民主主义 C.准备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解放妇女建立男女平等新社会 解析:C 材料出自“普选传单”,最后说的是“积极参加大普选,认真行使民主权”,目的是动员人民参加普选,结合时间“1953年”,可联系到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因而选C项。 2.对于中苏关系破裂的原因,沈志华教授认为:“中苏之间谈的不是利益问题,而是原则问题,就是谁对谁错的问题。中国有一套解释中国共产党行为、政策的理论,苏联另有一套理论,都说自己选择的道路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双方争夺的是马克思主义的话语权和解释权。”沈志华认为中苏关系破裂的原因是(  ) A.国家利益发生了冲突 B.双方对社会主义阵营和国际无产阶级运动领导权的争夺 C.中苏领导人之间关系恶化 D.对是否应该继续坚持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看法不同 解析:B A项从题干可以直接看出是错误的。C项错误,中苏关系的破裂不是领导人之间的问题,而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问题。D项说法错误,中苏两国都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中苏两国争夺马克思主义的话语权和解释权,直接影响社会主义阵营和国际无产阶级运动的发展方向,所以实质上反映了B项正确。 3.(2014年广东文综,18)在二战后非殖民化的浪潮中,亚非拉地区出现了一批新兴的民族国家。中国共产党认为这是对新中国“有利的局势”。基于此判断,新中国(  ) A.提出“另起炉灶”方针 B.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放弃“一边倒”政策 D.坚持“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 解析:B 二战后初期新中国和亚非拉地区新兴民族国家均面临反帝、反殖和反霸的任务,此时中国共产党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利于发展同邻近国家、新兴民族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从而加强团结、共同反帝、反殖和反霸,故B项正确。“另起炉灶”是指不承认国民政府与西方列强建立的外交关系,而二战后亚非拉地区新兴的民族国家不属于西方国家,A项错误。“一边倒”是指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C项说法错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指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D项错误。 4.(2014河南联考)《关于民主党派发展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思考》一文中指出:“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阶级结构发生深刻变化,民主党派失去了原有的阶级基础。”这主要是指(  ) A.地主阶级和富农阶级已经被消灭 B.我国已经不存在阶级和阶级差别 C.民族资产阶级已被改造为劳动者 D.民主党派失去了存在的阶级基础 解析:C 1953年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中,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后变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资产阶级作为阶级不再存在,资本家被改造为社会主义的劳动者,故C项符合题意。地主和富农与民主党派无关,排除A项,B项表述错误,三大改造完成后,民主党派成为劳动人民的政党,不能说失去存在的阶级基础,D项错误。 5.(2014皖南八校联考)如图所示为新中国某一时期中学课本教材封面(上方文字为:彻底埋葬帝修反!),这一历史时期(  ) A.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基础得以奠定 B.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基本中断 C.奠定了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 D.基层民主有一定扩大和加强 解析:B 从图片中“彻底埋葬帝修反”以及“红卫兵”标志可以反映出带有“左”倾思想,是“文化大革命”时期。B项符合“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政治情况。A项发生于新中国成立初期,C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