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与法律同行 1.“法安天下,德润人心”,这说明在国家和社会的治理中( ) ①德治比法治更重要 ②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③法治比德治更重要 ④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孟子曰:“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斑马线前礼让行人是“礼”,更是“法”。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礼让斑马线,让出的是中华美德,让出的是和谐有序。这体现了( ) A.只要发挥道德教化作用,就能礼让行人 B.良好交通秩序只需要发挥法律规范作用 C.道德和法律相辅相成,二者可相互取代 D.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3.青少年不仅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受益者,更应该成为法治中国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下列行为属于青少年依法办事的是( ) ①小华为了报复小王,在网上污蔑、辱骂小王 ②小伟提醒爸爸开车行驶到斑马线要礼让行人 ③小乐在超市买到了过期食品后找商家协商退款 ④小刚拨打了市长热线举报学校附近的非法网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法治建设要注重从青少年抓起,把宪法教育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基础工程,使大中小学生树立宪法意识。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 ) ①自觉遵守法律,学会依法办事 ②树立法治意识,让法治内化于行,外化于心 ③做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④运用法律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切问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树立法治意识,就是发自内心地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法律。下列观点和行为体现这一要求的是( ) ①因航班延误,部分乘客以维权为由在机场大闹 ②刘某作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坚持保守国家秘密 ③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义务,小丽的爸爸自觉缴纳税款 ④网红为了赚流量,站在火车铁轨上拍照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法律作为约束人们行为的规范,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必要手段,我们在生活中要依法办事下列关于依法办事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法律保障我们的幸福生活,我们要遵守法律 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经常想一想,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不能违背法律 ③我们做事情要有主见,一定要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办事 ④法律有时候太不讲情面了,我们可以不用全部遵守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我们要努力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为此需要我们做到( ) ①自觉学习法律知识树立法治意识 ②提高道德素质,增强尊法守法的意识和自觉性 ③学会依法办事 ④在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同时,还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树立法律信仰就是发自内心地信赖法律、尊重、遵守法律。下列观点和行为体现这一要求的是( ) ①纳税是公民的义务,某民营企业主动申报纳税 ②刘某作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坚决保守国家秘密 ③因暴雨航班延误,一些乘客以维权为由大闹机场 ④小强因看不惯王某在小区内随意停车影响通行而将其车划伤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9.随着移动支付日益普及,社会上拒收现金的现象时有发生,如果遭遇拒收现金怎么办?有人给出教科书式回应:“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并解释称:“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以人民币支付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债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这一回应告诉我们( ) ①必须同犯罪行为坚决地作斗争 ②法律可以对社会关系加以调整 ③解决问题应该寻求政府的帮助 ④应该养成遇事找法的法治习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治之经,礼与刑。明德慎罚,国家既治四海平”“若要美德得以保存,法律是必需的,若要法律得以遵守,美德则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