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882630

9.美丽的颜色 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2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6次 大小:1281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美丽,颜色,教学设计
  • cover
〔教学设计〕初中语文 美丽的颜色 教学目标 1.了解居里夫妇提炼镭的过程,感受科学家在艰苦条件下表现的坚韧、忘我、淡泊的人格魄力。 2.感受本文的语言风格,品味语言中蕴含的情味。 教学重点、难点 品味语言,感受科学家人格魄力,体会作者情感。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人物传记《美丽的颜色》,由课下注释1,我们可以了解到这篇文章选自《居里夫人传》。居里夫人在科学领域做出过巨大贡献,拥有无上荣光,富有人格魅力,受到人们的爱戴、敬仰。请同学们学习注释1,了解居里夫人。这是老师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居里夫人在科学研究领域的成果。 1903年,居里夫人和丈夫等人因为发现放射性和放射性元素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居里夫人又因发现新元素和提炼、分离出了镭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居里夫人是历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也是第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 二、初读,概括课文内容 《美丽的颜色》记述了一次怎样的科学实验,竟让居里夫人一举获得诺贝尔奖。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我们看看这两位同学的学习成果: 同学甲:本文主要讲述的是居里夫妇发现并提取镭的故事。 同学乙:本文讲述了居里夫妇在极其简陋和艰苦的条件下进行科学研究,最终发现并提取镭的故事。 两者比较,我们发现同学乙点明了故事发生的环境,有必要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文章着力为我们描述了故事的特殊环境,突出条件的简陋和艰苦对表现人物有着重要的作用,概括时也应将其表现出来。 三、再读,了解工作情况 请同学们跳读课文, 试结合文中的具体描述,概括居里夫人的工作条件。 1.实验室: “娄蒙路的棚屋,可以说是不舒服的典型。在夏天,因为棚顶是玻璃的,棚屋里面燥热得像温室。在冬天,简直不知道是应该希望下霜还是应该希望下雨。”(第一段) “还是在这个简陋的旧棚屋中度过的。”(第六段) “在我们十分可怜的棚屋里笼罩着极大的宁静。”(第十四段) 由这几段的阅读,我们可以了解到作为实验室的棚屋简陋,破败不堪,环境恶劣。 2.设备: “他们炼制沥青铀矿的设备极其简陋,由于没有把有害气体排出去的‘通风罩’,炼制的大部分工作就必须在院子的露天地里进行。每逢骤雨猝至,这两位物理学家就匆忙把设备搬进 棚屋,大开着门窗让空气流通,以便继续工作,而不至于被烟窒息。”(第三段) 此段可见,工作设备极其简陋。 3.工作强度: “有时候我整天用和我差不多一般高的铁条,搅动一大堆沸腾着的东西。”(第六段) “在这种分工中,玛丽选了‘男子的职务’, 做的是壮汉的工作。”(第九段) “她独自一个人就是一个工厂。”(第十段) 你的眼前有着怎样的画面?从“和我差不多一般高的铁条”“做的是壮汉的工作”“一个人就是一个工厂”可以看出居里夫人完成的工作是异常繁重的。 4.工作时间: “工作日变成了工作月,工作月变成了工作年。”“他们在这个木板屋里过着‘反自然’的生活。”(第十三段) 他们放弃了休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夜以继日的进行研究,工作时间超长。 教师总结: 破败的实验室,简陋的设备,繁重的工作强度,不断延长的工作时间,恶劣的环境下,居里夫妇的工作热情如何呢? 四、细读,感受人物精神 1.我们一起来品读下面几段文字。 (1)“……然而我们生活中最美好而且最快乐的几年,还是在这个简陋的旧棚屋中度过的,我们把精力完全用在工作上。”(第六段) “最美好而且最快乐”“把精力完全用在工作上”可以看出居里夫人一心搞科研,忽略外部环境的恶劣,为了科学已经忘我。 (2)“工作日变成了工作月,工作月变成了工作年。比埃尔和玛丽并没有失掉勇气。这种抵抗他们的材料迷住了他们。”(第十三段) 这句话凸显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