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887929

福建省永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2次 大小:4833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福建省,永安市,2023-2024,学年,高二,学期
  • cover
永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 史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完卷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卷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初的分封有两类:一类是对周以前各地原有方国进行的册封,这种分封并不包含实际的授土授民,而只是对旧有政治势力在新兴王朝中的地位做重新认定;另一类是对周王子弟、同族、亲戚和功臣的分封,这是“实封”,据此推知,周初的分封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打击了旧贵族的势力 C.稳定了统治秩序 D.完善了官僚政治体系 2.汉高祖二年下令:“举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率众为善者,置为三老。”汉惠帝四年下诏:“举民孝弟力田者,复其身(免除赋役)”。这说明,汉初统治者 A.实行独尊儒术 B.注重基层教化 C.确立选官标准 D.推行重农抑商 3.1215年,英国《大宪章》规定:“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或经国法判决,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这一规定体现了 A.控制权力的法治精神 B.权力分割的立宪思想 C.剥夺王权的治国理念 D.自由平等的政治传统 4.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康有为写了《大同书》,他没有也不可能找到一条到达大同的路。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唯一的路是经过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这一判断主要基于 A.维新运动失败的教训 B.苏俄建立社会主义的经验 C.中国国情的精准把握 D.西方列强对华的长期压迫 5.宋代到明清数百年间,人们提及王安石,大多说他的诗歌散文,对其变法却讳莫如深。1908年梁启超写《王安石传》,王安石从此成为主流意识形态中无可争议的大改革家,这一变化说明 A.王安石的文学造诣精湛 B.个人立场决定历史认识 C.王安石对后世影响深远 D.时代背景影响历史评价 6.明宣德二年(1427年)的会试,首次实行南北卷制度。会试录取100人,其中南方60人,北方40人。后来,南北卷演变为南北中卷,录取比例分别为55%、35%和10%。这一做法 A.保证了科举制公平公正选拔人才 B.有利于科举人才来源的相对平衡 C.推动了明代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 D.促进了全国范围内尚学风气形成 7.“若询事而不考其终,兴事而不加屡省,上无综核之明,人怀苟且之念,虽使尧舜为君,禹皋为佐,恐亦难以底绩而有成也。”张居正上述观点旨在强调 A.重视人才选拔 B.提升官员素质 C.加强官吏考核 D.完善法规制度 8.1855年,英国颁布法令,建立不受党派干涉的文官委员会;1870年,英国颁布了规定文官委员会有权决定文官的基本录用条件的法令,由此推知,当时英国文官制度改革 A.促进了公共权力运行的稳定 B.完善了欧美国家的政党政治 C.杜绝了官员权力滥用与腐败 D.体现了人才需求与选拔程序 9.《韩非子·有度》中,主张“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这一主张 A.体现法律至高无上 B.确立了专制集权政体 C.避免了权力的滥用 D.体现了法治公正理念 10.康熙帝颁布“圣谕十六条”,强调“敦孝弟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和乡党以息争讼”“训子弟以禁非为”“联保甲以弥盗贼”等,要求在乡约仪式中宜讲,以教化百姓。这说明当时 A.儒家思想开始在乡村得到普及 B.以“圣谕十六条”为乡村律法 C.以伦理道德稳定乡村社会秩序 D.中央集权统治在乡村得到强化 11.1649年,英王查理一世在受议会审判时说:“上帝才是这片土地上真正的审判官·····我的权力是上帝所托付的。”法官说:“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这体现了 A.光荣革命后的民主建设成就 B.君权神授与人民主权的对立。 C.卢梭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