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册 第7课 7、重复的魔力 教学设计 《重复的魔力》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学习,能理解重复构成和骨式变化规律。 技能目标:运用重复构成变化规律合作完成设计作品。 情感目标:体会重复构成带来的视觉秩序美。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纸张、颜料等。 学生准备:炫彩刮纸、墨水、剪刀、谷物、彩色卡纸、铅画纸、颜料、毛笔、美工刀等。 三、教学过程 (一)录像导课 1. 媒体播放《抗战阅兵三军仪仗队》片段,学生欣赏并谈感受,陈述原因。 2. 思考:假如阅兵方阵只有一个人,你还能感受到那种气势吗?为什么当一个单元在不断重复以后,会形成全新的视觉感受呢? 带着思考进入课题《重复的魔力》。 (二)寻找重复 1. 呈现自然界中一些具有重复现象的图片,通过欣赏,学生发现自然界中存在很多的重复现象。 2. 教师继续展示生活中利用重复原理设计的物品,需要学生思考、比较:生活中重复的物品和自然中的重复现象有着怎样的联系,使学生充分感受重复构成与生活的紧密关系。 (三)初步体验 取出炫彩刮纸,利用手中的工具在刮纸上进行单形的设计。思考自己和同学设计的图形给自己的感受如何?这样的图形如果重复摆放会又是什么样的感受? (四)合作创作 1. 以小组为单位,在卡纸上用谷物做粘贴。 2. 小组设计一个基本形,做重复排列。 3. 从基本形、方向、色彩、骨骼排列方式几个方面进行设计,要具有美感。 4. 每个小组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现出本堂课学习到的内容(如:剪纸、折纸滴墨、折纸拉线等方式) 5. 每个小组代表发言,说出本组设计的内容,全班欣赏,学生再次思考:这种变化带来的是怎样的一种重复呢?重复构成有哪些要素组成呢?师生讨论,归纳总结。 (五)拓展延伸 1. 教师讲解:今天我们运用的这种重复构成的方法是最常用的一种设计手段。 2. 呈现生活中运用重复构成的设计作品与美术作品,了解重复不仅运用在设计上,很多纯艺术家也同样运用这种手法来进行创作。 3. 生活中除了我们课上讲授的重复,还有渐变重复、分解重复,同学们课后继续探讨学习。 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器物、生活中的场景发现重复构成;理解并掌握重复构成中基本形、骨格的形式及其变化特征。 技能目标:充分应用重复构成中的形式变化,并将这些重复构成的设计变化有效地应用到具体的物象或图式中。 情感目标:通过重复构成的视觉变化,体会和感悟视觉中单个到多重的视觉变化与影响力,体验这些变化的美学意义,获得设计语言中由重复构成带来的审美经验。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掌握重复构成中基本形、骨格的形式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将重复构成中的骨格形式变化形成重复构成形式;将这些骨格的形式变化有机地和物象或图式相结合。 三、教学准备 各种具有重复构成特点的生活场景、器具图片或实物、多种单元媒介物体、镜子、多种可塑造或变化的单元材料、颜料、笔纸、线、剪刀、谷物、课件。 四、教学要点 1. 生活中的重复构成:生活中重复构成的视觉场景很多,从建筑物到广场、从行军的方阵到超市的货架、物体表面的装饰图案、水果摊摆放的水果……重复构成这种设计语言或许就是对自然与生活中重复景象的提炼和概括。找寻或分解出一个物体(基本形单元),对比这个物体的重复景象,视觉感受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假如这种物体的排列方式发生了变化,那么视觉上又会有什么样的不同感受呢? 折纸滴墨 折纸拉线 2. 重复构成的变化形式:仔细地观察具有重复结构的图像,寻找其中的变化规律。重复是构成中最基本的构成形式,是指在相同的骨格条件下的单元、形象、颜色等基本特征的一致性、反复性,单元形象出现两次以上就形成了重复关系。形象单元出现的次数越多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