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章第二章综合 一、单选题 1.(2022高二下·温州期末)大鼠神经元单独培养时,其轴突侧支返回细胞体,形成自突触如图1。电极刺激这些形成了自突触的神经元胞体引起兴奋,电位变化结果如图2。部分神经元电位变化为曲线①,其余神经元为曲线②。若用谷氨酸受体抑制剂处理上述所有神经元后,再进行相同刺激,测定结果为曲线③。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提高培养液中的钾离子浓度,静息电位绝对值将变小 B.图2表明部分神经元受到电极刺激后,会产生连续两次神经冲动 C.比较曲线①②③,说明曲线②神经元自突触处不存在谷氨酸受体 D.推测谷氨酸可作为兴奋性化学递质 2.(2023高二下·河南开学考)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连接的兴奋性神经元,在a, b、c,d、e五处安有灵敏电流计。在箭头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可以检测到电位变化的是b、c、d、e B.兴奋由c传到d的过程中,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 C.兴奋传到c时,c处膜对Na+的通透性大大增加 D.若箭头处为b、d的中点,则b、d处的电流计同时发生偏转 3.(2020高一下·南平期末)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缺氧会影响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 B.神经细胞膜受到刺激时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强 C.突触后膜上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 D.突触部位兴奋的传递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4.(2019高二下·青海期末)下图是神经细胞的膜电位变化示意图。据图可判断,神经纤维受刺激后可产生( ) A.神经反射 B.神经递质 C.静息电位 D.局部电流 5.(2023高三·光明模拟)电表I、II的两极分别位于神经纤维膜内、 外两侧(如图所示),P、Q、R为三个刺激点。结合下图分析正确的是( ) A.未接受刺激时,电表I的偏转可表示静息电位 B.刺激Q点,电表I偏转1次,电表II偏转2次 C.刺激R点仅电表II发生偏转 D.分别刺激P、Q点,电表I的偏转方向相反 6.(2022高二上·营口开学考)如图为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组成内环境的液体约占人体体液的1/3 B.①需要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 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⑤为养料和氧气 D.⑦可表述为体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7.(2023·南通模拟)俗语讲“积懒成笨”,这可能与大脑海马区突触在受到长时低频刺激后引起突触结构的改变,形成抑制效应有关,部分机制如下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突触前膜以胞吐的形式释放谷氨酸,需要消耗ATP B.谷氨酸与去磷酸化的A受体结合后,Na+内流导致突触后膜兴奋 C.谷氨酸与B受体结合后,Ca2+内流引起突触后膜上A受体减少 D.受体数量减少和结构的改变均可能导致抑制效应 8.(2021高二下·台州期末)下图为相互联系的两个神经元的部分结构示意图,a、b、c为神经纤维上的三个点,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处K+外流、b处Na+内流均为易化扩散 B.突触前膜通过胞吐作用释放神经递质 C.由c处可知该神经递质为抑制性神经递质 D.图中既有兴奋的传导,也有兴奋的传递 9.(2022高三上·莆田月考)“结构与功能观”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下列叙述不符合该观点的是( ) A.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这与碳原子的结构有关 B.蛋白质受热变性后,原来的生物活性也会随之丧失 C.叶绿体内外双层膜结构,有利于更多光合色素附着 D.神经元细胞膜向外突起,有利于信息的接收和传递 10.(2022高三下·安徽期中)马拉松运动员在长跑运动过程中,体内会发生相应的生理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运动员机体的产热量和散热量均会增大 B.血浆pH保持相对稳定与HCO3-\ HPO2-有关 C.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含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