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902656

5.1法不可违 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16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3次 大小:4860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不可,教学设计
  • cover
5.1法不可违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树立“法不可违”的信念,增强规则意识和法治观念,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2.能够辨别各种违法行为,远离一般违法行为。 3.知道法律的作用,违法行为的分类,认识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的危害,懂得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教学重点】违法无小事 【教学难点】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视频:《民法典口诀歌》 一、导入新课 师提问:同学们对民法典了解多少?(根据学生回答,简单介绍民法典) 过渡:这节课我们就从民法典谈起,共同学习《法不可违》。 二、学习新课 (一)读法律条文,明法律作用 材料一:展示民法典条文 第七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第八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第九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分析、总结: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了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法律的指引作用) 材料二:展示民法典条文 第一百八十五条:侵害英雄烈士等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第一千两百零五条:因产品缺陷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生产者、销售者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等侵权责任。 分析、总结:法律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法律的评价作用) (二)析违法案例,知违法分类 播放视频:《民法典第一案:高空抛物案件》 思考:被告的行为是何种违法行为?承担了什么责任? 文字材料分析:什么是民事违法行为? 播放视频:《高铁霸座》 思考:彭某的行为是何种违法行为?承担了什么责任? 文字材料分析:什么是行政违法行为? 播放视频:《毒杀野生斑鸠》 思考:史某的行为是何种违法行为?承担了什么责任? 文字材料分析:什么是刑事违法行为? 追问思考:同样是散播谣言,法律责任却不同? 材料展示: 案例一:网民焦某涛(男,35岁)系某快递公司员工,为寻求刺激、引起关注,故意在微信朋友圈发布其编造的“本人核酸检测阳性”虚假图片信息,造成不良影响。现该人被海淀公安分局依法行政拘留。 案例二:沈阳一网民在微信群内散布谣言称“沈州医院今天死了一个从韩国回来的”。经公安机关查明,该网民为沈阳市皇姑区居民刘某(男,54岁),刘某对自己散布上述谣言的违法行为供认不讳。目前,犯罪嫌疑人刘某因涉嫌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犯罪,已被沈阳警方依法予以刑事拘留。 法律链接———刑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关于散播谣言的处罚规定 分析刑事违法行为与行政违法行为的区别和联系,进一步延伸一般违法行为与严重违法行为的区别与联系。 思考完成对比表格内容 (三)辨违法行为,做守法公民 图片展示: 镜头一:酒驾 镜头二:醉驾 镜头三:-出卷网-未经作者同意发布其作品 思考:根据你的经验,上述行为违法吗?如果是,说明属于哪类违法行为并分析危害。 进一步讲解身边的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 活动:为了提高同学们的法治意识,学校计划开展法治文化宣传活动。请你结合本节课所学,从“警惕身边违法行为”角度,简单写一段倡议书。 结合学生回答,总结:如何做到遵章守法? 三、课堂小结 结合板书回顾本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重点,最后引导同学们要学法懂法尊法守法,把“法”字记在心中,记住“不违法是我们行为的底线”。 四、板书设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