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911241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共30张ppt)

日期:2024-05-1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6次 大小:128185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统编,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 cover
(课件网) 课外古诗词诵读 人教版 语文七年级上册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月歌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他因写诗而闻名,为当时的人们所激赏,称赞他的诗可以“泣鬼神”。他以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反映现实,描写山川,抒发壮志,吟咏豪情,因而成为光照古今的伟大诗人。 作者简介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 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上 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 到了渝州就看不见你了,多么地思念你啊! 《峨眉山月歌》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点名时令,秋高气爽。 月映清江之景 江行见月,对月寄情 依依惜别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月夜行船所见的描写,描绘了一幅优美的峨眉山夜间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明。以“秋”字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读者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次句“影”指月影,“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空灵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而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表现了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语短情长。 作品赏析 明代王世贞评价说:“此是太白佳境,二十八字中有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洲。使后人为之,不胜痕迹矣,益见此老炉锤之妙。”   诗中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 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江行体验和思友之情,无处不贯串着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这就把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起来。 名家评价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后人尊称为“诗圣”,与 “诗仙”李白并称为“李杜”。其诗多是反映现实、忧国忧民的诗篇,被称为“诗史”,风格沉郁顿挫。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夜喜雨》等。 理解诗意: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当年在岐王宅里,经常看到你的演出 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听到你的演唱,欣赏到你的艺术 眼下正是江南暮春的落花时节 没有想到能在这时巧遇你这位老相识。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缅怀往日景象,追忆过去,寄寓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怀念 写眼前之景,抒发诗人对时事凋零、国运衰败、人生凄凉的无限感慨。 这首诗通过诗人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及描写现实两人重逢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唐王朝盛衰变化的苍凉感叹,以及对彼此现状的悲叹。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 参 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酒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