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926282

微专题——实验设计学案(含答案)

日期:2024-06-26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10次 大小:31436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专题,实验,设计,学案,答案
  • cover
班级_____ 姓名_____ 学号_____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微专题:实验专题复习———实验设计 实验方案设计流程: 拟定实验目的 → 明确实验原理 → 变量确认、对照设置→ 设计实验装置和步骤 →预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考点一:拟定实验目的 若实验结果是确定的,通常表述模式就是“验证+实验变量+实验对象+因变量”, 例如“验证唾液淀粉酶可催化淀粉水解为还原糖”。 若实验结果是不确定的,通常表述模式就是“探究+实验变量+实验对象+因变量+的影响”,例如“探究植酸酶对鲈鱼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例1:选取同品种、同日龄的健康大鼠若干只,实施切除手术,一段时间后随机等分成四组,分别注射激素及生理盐水30天,结果如右图。 (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____。 考点二:解释实验原理 例2:甘薯和马铃薯都富含淀粉,但甘薯比马铃薯吃起来甜。为探究其原因,某兴趣小组以甘薯块根和马铃薯块茎为材料,分别制备提取液并除去其中的淀粉和还原糖,然后将两种提取液分别加入到盛有等量淀粉的溶液A和B两支试管中,均在适宜且相同的条件下处理30min后,用斐林试剂进行检测,结果加入甘薯提取液的A试管出现砖红色沉淀,加入马铃薯提取液的B试管未出现砖红色沉淀。为确认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的原因,完成以下实验原理: ① 。② 。 考点三:变量确认和对照设置分析考察 1、对照原则:排除其他因素(无关变量)对结果的影响 例3:某实验室通过手术获得下丘脑部分损毁却能存活的大鼠,进行了相关研究。按下表准备两组实验大鼠并作如下处理:向大鼠皮下注入等量的SRBC(山羊红细胞);7天后,取脾脏组织制成细胞悬液;将适量脾细胞悬液与SRBC混合培养一段时间,然后检测SRBC破裂情况(注:特异性抗体与红细胞表面的抗原结合后,红细胞会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培养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越高,OD值越大)。 组别 材料准备 数量(只) 培养液的OD值 甲 手术摧毁组(做手术并损毁丘脑前部) 12 0.20 乙 正常组(未做手术) 12 0.40 有人认为该实验还应增设一组;做手术却不损毁下丘脑.你认为有必要吗? .请说明理由: . 例4:将室温(25℃)饲养的某种体温为37℃的哺乳动物(动物甲)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放入41℃环境中1 h(实验组),另一组仍置于室温环境中(对照组)。期间连续观察并记录这两组动物的相关行为。结果:实验初期,实验组动物的静卧行为明显减少、焦虑不安行为明显增加。回答下列问题: (3)本实验中设置对照组的目的是_____。 例5:(2021·广东. 19)人体缺乏尿酸氧化酶,导致体内嘌呤分解代谢的终产物是尿酸(存在形式为尿酸盐)。尿酸盐经肾小球滤过后,部分被肾小管细胞膜上具有尿酸盐转运功能的蛋白URAT1和GLUT9重吸收,最终回到血液。尿酸盐重吸收过量会导致高尿酸血症或痛风。目前,E是针对上述蛋白治疗高尿酸血症或痛风的常用临床药物。为研发新的药物,研究人员对天然化合物F的降尿酸作用进行了研究。给正常实验大鼠(有尿酸氧化酶)灌服尿酸氧化酶抑制剂,获得了若干只高尿酸血症大鼠,并将其随机分成数量相等的两组,一组设为模型组,另一组灌服F设为治疗组,一段时间后检测相关指标,结果见图。 (3)与空白对照组(灌服生理盐水的正常实验大鼠)相比,模型组的自变量是_____。与其它两组比较,设置模型组的目的是_____。 (4)根据尿酸盐转运蛋白检测结果,推测F降低治疗组大鼠血清尿酸盐含量的原因可能是_____,减少尿酸盐重吸收,为进一步评价F的作用效果,本实验需要增设对照组,具体为_____。 2、平行重复原则:排除个体差异或偶然因素对于实验结果的影响 例6:兔的水盐代谢调节 (1) 家兔12只,2.5kg/只,随机分为3组(甲、乙及丙组),每组4只。 (2) 对甲组兔静脉滴注1.5%NaCl溶液,乙组滴注0.9%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