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7928970

第三章细胞中能量的转换和利用单元复习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一生物(苏教版2019必修1)

日期:2025-02-05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6次 大小:304573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第三章,-2023-2024,必修,2019,苏教版,生物
  • cover
(课件网) 高中生物学 (苏教版2019) 第三章 细胞中能量的转换和利用 章末复习 本章知识网络 知识点一 酶与酶促反应 1.酶本质的探索历程  2.酶的本质 化学本质 绝大多数是蛋白质 少数是RNA 合成原料 氨基酸 核糖核苷酸 合成场所 核糖体 细胞核(真核生物) 作用场所 细胞内、外或生物体外均可起作用 作用原理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 来源 活细胞 生理功能 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3.酶的作用实质(1)酶促反应:指由酶催化的化学反应。(2)活化能:在一定温度下,分子从基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过渡态所需的能量。 (3)酶催化作用实质:降低生化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使生化反应在较低能量水平上进行,从而加快生化反应。 4.酶的特性———高效性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1)实验原理:过氧化氢在水浴加热、FeCl3 溶液中的Fe3+和肝脏研磨液中过氧化氢酶的作用下加速分解。(2)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 步骤和现象 相同处理 向4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过氧化氢溶液 不同处理 不处理 放在90 ℃左右的水浴中加热 滴入2滴FeCl3溶液 滴入2滴肝脏研磨液 现象 气泡 基本无 少 较多 很多 带火星卫生香 无复燃 有复燃 复燃性较强 复燃性很强 (3)实验结论:酶具有催化作用,同无机催化剂相比,催化效率更高。 5.控制变量和对照实验(1)自变量:人为控制的对实验对象进行处理的因素叫作自变量。(2)因变量:因自变量改变而变化的变量叫作因变量。(3)无关变量: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的可变因素,叫作无关变量。(4)对照实验:除作为自变量的因素外,其余因素(无关变量)都保持一致,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的实验叫作对照实验。 6.酶具有专一性(1)含义: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生化反应。(2)专一性机制:酶催化作用的专一性与酶的活性中心和底物分子在空间结构上有特殊的匹配关系相关,当酶的活性中心与底物分子结合时,就启动了化学反应。 (3)证明酶具有专一性的实验。 试管编号 1 2 可溶性淀粉溶液 2 mL - 蔗糖溶液 - 2 mL 淀粉酶溶液 2 mL 2 mL 37 ℃保温5 min 新配制的斐林试剂 2 mL 2 mL 水浴加热1 min 实验现象 有砖红色沉淀 没有砖红色沉淀 实验结论 酶具有专一性 ①1号试管有砖红色沉淀生成,2号试管不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什么?提示:1号试管中淀粉被水解,2号试管中蔗糖没有被水解。②上述实验说明了什么?提示:淀粉酶只催化淀粉水解,不能催化蔗糖水解,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③上述实验中能否使用碘液代替斐林试剂作为鉴定试剂?提示:不能。因为碘液只能检测淀粉是否被水解,蔗糖分子是否被水解都不会使碘液变色。④肽酶能催化多种多肽水解为氨基酸,是否说明肽酶没有专一性?提示:不是。酶的专一性是指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肽酶催化的是一类反应,也说明其具有专一性。 7.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步骤 试管编号 1 1′ 2 2′ 3 3′ 加入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mL 2 — 2 — 2 — 加入2%的淀粉酶溶液/mL — 1 — 1 — 1 不同温度下处理5 min 100 ℃(或0 ℃) 60 ℃ 0 ℃(或100 ℃) 将同一温度下的两种物质混合后保温5 min 滴加碘液 1滴 1滴 1滴 结果(现象) 变蓝 不变蓝 变蓝 结论 酶的催化作用需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 (1)为什么要先将底物控制到预设温度,再混合反应? 酶具有高效性,若酶和底物没有在对应温度混合,一经混合就已发生反应,降低了实验的说服力。(2)分析实验结果,你有什么结论? B试管中的淀粉被完全水解了,A、C试管中的淀粉没有被水解,说明酶活性受温度的影响。酶发挥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条件,温度偏高或偏低,都会影响酶活性。(3)能否在反应后加入新配制的斐林试剂观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