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929953

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日期:2024-06-0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42次 大小:3199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
  • cover
汉阳区2023 - 2024学年度第 一 学期期中考试 八年级语文试卷 第 1 卷阅读(共55分) 一、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1~3题。(9分) ①自有数字互联网技术应用于新闻出版传播领域以来,阅读的碎片化以及浅表性、浏览性问题就 不断地招致各种严肃批评,许多有识之士表达了深切的忧虑。有学者认为,碎片化阅读最大的弊端在 于:不利于学术研究,不利于构建精神高地。有专家指出,“碎片化阅读”虽然有较为快速、及时等 优点,但容易令人产生思维惰性,缺乏系统思考和判断能力。文化界、出版界、读书界许多专业人士 甚至用“大声疾呼”“痛心疾首”来表达对碎片化阅读的谴责。 ②然而,这些批评和忧虑并未阻拦住碎片化阅读的发展。近些年来,手机出版物真可谓五花八 门,自媒体的微博、微信铺天盖地。举目向社会各个角落望去,忙于看手机的“低头一族”比比皆 是,人们的生活已经被移动互联网覆盖。这种覆盖的结果,在使得社会开放空间更为广阔,交流更加 畅通无阻的同时,人们的阅读碎片化愈发普及,人类不可或缺的整体化和经典性阅读受到愈发严峻的 挑战。 ③不过,平心静气去想,人类社会的阅读历史其实正是由碎片化和整体性两类阅读构成。《论 语》和柏拉图《理想国》,难道不正是一种碎片式结构吗 老子的《道德经》只有5000字,也就是一 篇博客,也属于碎片一类。先秦经典大都是短小碎片的文本,这些碎片的存在并没有干扰到后来大量 鸿篇巨制的诞生和阅读。再如,现代人的读报与读书,显然分别属于碎片化阅读和整体化阅读。当19 世纪中叶国人开始创办中文报纸时,不知道社会上是否有过关于碎片化阅读的批评。我们所知道的只 是,近代报业的兴起带来了我国近代科学和思想文化的解放,催生了大量现代经典性著作的诞生。 ④凡事不妨往好处去想,也许用这种相对廉价便捷的阅读终端去读一些内容基本良好的文字,使 得大众从不读到读,从读之甚少到读之较多,并不失为一种相宜的阅读方式。特别是对于许多普通上 班族的年轻人而言,在拥挤的上班公交车上,捧读手机实在要比捧一本书方便得多,能在碎片时间里 读一些值得一读的碎片文字,也是一番难得的用功。倘若有些人读了一些短小碎片后,发现了一本好 书,引起了兴趣,闲暇下来再去深读整本书,更是相得益彰的事情。再有,移动互联网阅读在中国如 此普及,也许这就是最适宜的中国式阅读。 ⑤国人对于社会科学文化潮流早已具备一种顺势而为的清醒态度。在移动互联网阅读已成潮流的 当下,我们也应当顺势而为。既要提醒人们不要放弃和弱化整体性、经典性阅读,也要承认并尊重亿 万受众乐于碎片化阅读的权利。要善待随处可见的“低头一族”们,不要只是一味批评碎片化阅读的 某些弊端,更要为他们提供更多优美、感人的碎片,让他们在低头的瞬间,能读到更多优雅、精彩的 文字,更多优美、精致的短章,更多现代人的“论语”,要把移动互联网发展成为生动、活泼、清新 的精神文化空间,这才是文化界、出版界有识之士应当尽力去做的事情。 1.关于“碎片化阅读”的现状,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1 A.碎片化阅读会影响人的系统思考和判断力。 B. 碎片化阅读受到了有识之十的批评和谴责。 C. 广泛的批评反而促进了碎片化阅读的发展。 D. 碎片化阅读的普及严重影响了整体化阅读。 2.对于“碎片化阅读”的认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阅读史上,不少经典作品本身就是碎片式结构。 B.在没有手机的时代,读报也是一种碎片化阅读。 C.在手机上阅读好的碎片也是一种好的阅读方式。 D.廉价便捷的碎片化阅读是最适宜的中国式阅读。 3.应该如何对待“碎片化阅读”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待碎片化阅读应该有顺势而为的清醒态度。 B.喜爱碎片化阅读的权利需要得到承认和尊重。 C.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