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7939021

第13课创新思维要力求超前 课件(共25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日期:2025-09-23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0次 大小:258426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必修,选择性,统编,政治,高中,学年
  • cover
(课件网) 1.体会联想思维中迁移、想象的运用;了解联想思维的方法和特点;知道迁移、想象在创新思维中的作用。 2.了解发散思维中所采取的推测等方法;概括发散思维的特点;知道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功能。 3.分析逆向思维的依据和优势;发挥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的互补作用。 4.体会超前思维是对常识局限性的突破和超越;把握超前思维的探索性、预测性特点;了解创造性预测事物发展态势的意义。 第十三课 创新思维要力求超前 超前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第一框 了解超前思维的客观依据、含义及表现 1. 正确认识超前思维的特点 2. 内容 一、超前思维的含义 2.超前思维的含义 超前思维是在多角度、全方位地分析事物的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从事物发展的现实情况出发,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状态,运用合理的推理和想象,判断事物未来发展趋势的思维形态。 1.超前思维的客观依据 【从客体看】事物的发生和发展有其规律性 【从主体看】人的思维对事物的反映具有能动性。思维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探究与分享 建国之初到上世纪70年代,我国重视工业发展,忽略环境保护,认为“经济发展比环境保护重要”对乡镇企业的环境污染监管处于失控状态,癌症村、污染江河湖泊事件层出不穷; 1983年12月,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明确提出了“环境保护是一项基本国策”,人们开始意识到“环境保护也重要”;此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新发展理念、美丽中国建设、碳达峰碳中和,无不彰显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人们意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没有良好环境就没有人类未来”。 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这反映出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有哪几种状态 碳达峰碳中和能够提出的思想条件是什么 (2) (1) (3) 能够对事物发展情况做出正确预测的,成为“先知先觉”。 思维落后与事物发展状况,是所谓的“后知后觉”或者“不知不觉”。 从人们的认识状态和认识对象的存在状态之间的关系看,人的思维既可能近似于等同地反映事物的存在状态,也可能以超越或落后的方式反映事物的存在状态。 一、超前思维的含义 3.超前思维的表现“先知先觉” [示例]古人对超前思维十分重视,“先知先觉"并总结了规律性的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张在时间的长河中探索事物的发展规律,获得超前处理问题的智慧。比如:中医讲究“治未病”,病要在未得时医治,等病症显现出来再治疗已经晚了一步;安身立命要有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处理问题治国理政,要学会下好先手棋。《老子》 中说的“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就是这个意思。 (1)超前思维是有超前意识的思维。 (3)基本品质 善于反思、勇于质疑 (2)含义 是不满足于现状的意识,是居安思危的意识,是自觉地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的意识,是追求事物发展更好、更优、更强的意识。 (4)作用: 没有反思、不敢质疑,就不会有超前意识,更不会有超前思维。 一、超前思维的含义 4.超前思维生成的思想条件:超前意识 探究与分享 早在1987年,邓小平同志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了“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党的十三大明确而系统地阐述了这一发展战略。 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 解决人民温饱问题。 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回顾邓小平当初的设想,谈谈他的思维方式具有什么特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人新时代,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完成了前两步,以客观事实有力地说明了“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探索性、超前性、预测性、科学性。 不局限于中国发展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