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7941840

第五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课件(共29张PPT)2023-2024学年中职高一上学期高教版(2023)中国历史全一册

日期:2025-09-22 科目:历史 类型:课件 查看:93次 大小:2252716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第五,中国历史,2023,高教,学期,高一
  • cover
(课件网) 第10课 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与元朝的统一 (一)前代之弊 图片反应了什么历史事件,图片的主人公是谁? “帅强则叛上” 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武将专权 防弊之政 防弊之政 (二)宋初中央集权加强 1、方镇太重———收归地方权力 措施 集权 具体内容 稍夺其权 制其钱谷 收其精兵 行政权 财政权 军事权 中央派文官担任知州,节度使变为虚衔;各州直属中央。 设诸路转运使统管地方财权,绝大部分赋税上缴中央。 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直属皇帝,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 ①原则一:收权(强化中央集权) 建隆二年(961),太祖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司马光《涞水记闻》 防弊之政 (二)宋初中央集权加强 2、君弱臣强———分散机构权力 调兵权 三衙 统兵权 二府 (分管文武大政) (1)在中央实行二府三司制 (分散宰相权力,强化君主权力) ②原则二:分权 (分化事权,使互相牵制) 防弊之政 (二)宋初中央集权加强 3、武将专权———崇文抑武 《历代科举取士数量统计表》 ———邓小南:《王安石与他的时代(二)》 扩大科举规模 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③原则三:崇文抑武 抑武:罢免宿将兵权,任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 崇文:大力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 新弊渐生 北宋、辽、西夏对峙图(1111年) 交战双方 战争结果 合议内容 影响 辽与北宋 西夏与北宋 北宋失败 北宋失败 维持已有边界,辽宋皇帝以兄弟相称,北宋每年给辽“岁币” 西夏向北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钱物,成为“岁赐” 北宋北部边防相对安定,加重北宋财政负担 北宋西北边防相对安定,加重北宋财政负担 澶渊之盟 庆历和议 (一)边防压力 新弊渐生 (一)边防压力 探究:“以钱财换和平”的方式是否可取?为什么? 材料:澶渊之盟签订后,辽宋维持了百年之久的和平局面....由于双方关系恶化,宋朝封闭了榷场,西夏人迫切需要的茶与布匹等物资无法获得,要求停战求和,与宋重开互市的愿望日益强烈……入主中原后,女真贵族官员皆以学习汉文化为荣……为元代杂剧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观点一:受损有限;和平主流;互市繁荣;民族交融;生产发展--有可取之处。 观点二:屈辱求和,财政受损,面临危机--不可取 解弊之法 目标 措施 核心作用 富国 目标 措施 积极作用 强兵 培养 人才 青苗法 募役法 农田水利法 方田均税法 均输法 市易法 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节省军费开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宋军战斗力 有利于选拔和培养人才、推动改革、扩大统治基础 “省兵”:精简军队编制; “强兵”: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 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 (二)王安石变法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 循弊偏安 靖康之变 南宋建立 宋金之战,岳飞抗金 岳飞指挥的 岳家军战绩 卓著,但岳 飞被南宋朝廷 逮捕杀害。 宋金和议1141年 1141年绍兴和议: ①淮水、大散关一线为界,南宋对金称臣; ②南宋送“岁贡” 南北对峙 南宋 循弊偏安 此后宋金之间又发生几次战争,南宋地位稍有上升,不再向金称臣,而是“世为侄国”,继续维持南北对峙的局面。 宋金对峙 和议 时间 内容 绍兴和议 1141年 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划界;南宋对金称臣;每年向金朝缴纳白银25万两、绢25万匹,称为“岁贡”。 隆兴和议 1164年 仍维持《绍兴和议》后的疆界;南宋不再对金称臣,改为叔侄关系;宋每年向金朝缴纳白银和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