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情境七 变形缝 变形缝的构造 预先在变形敏感的部 分将结构断开,预留 缝隙,即变形缝 温度变化、地基不均匀沉降和 地震因素,结构内部产生附加应力, 常使建筑物产生裂缝甚至破坏。 变形缝 防震缝 伸缩缝 沉降缝 温度变化引起的变形 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变形 地震引起的变形 7.2.1.2 变形缝的类型及要求 《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50352-2019)中对变形缝设置作以下规定:变形缝应按设缝的性质和条件设计,使其在产生位移或变形时不受阻,且不破坏建筑物;根据建筑使用要求,变形缝应分别采取防水、防火、保温、隔声、防老化、防腐蚀、防虫害和防脱落等构造措施;变形缝不应穿过厕所、卫生间、盥洗室和浴室等用水的房间,也不应穿过配电间等严禁有漏水的房间。 热胀冷缩 设伸缩缝 (二)伸缩缝的要求 屋顶、楼板层、墙体全部断开 基础不需断开 (一)伸缩缝的概念 温度变化 7.2.2.1 伸缩缝的构造处理 建筑物长度超过一定限度, 要化大为小 1.设置伸缩缝 沿长度方向,垂直断开 屋顶 楼板 墙体 伸缩缝,缝的两侧 能自由伸缩 层高大于5m混合 结构单层房屋,其 伸缩缝间距可按表 中数值乘以1.3采 用。 墙体采用硅酸盐砖、 硅酸盐砌块和混凝 土砌块砌筑时,不 得大于75mm。 当采用适当留出施工后浇带、顶层加强保温隔热等构造或施工措施时,可适当增 大伸缩缝的间距。当屋面无保温或隔热措施时,或位于气候干燥地区、夏季炎热 且暴雨频繁地区时,或施工条件不利(如材料的伸缩较大)时,宜适当减小伸缩 缝的间距。 (a)平缝 (b)错口缝 (c)企口缝 2.伸缩缝构造 外墙伸缩缝 内墙伸缩缝 楼板层伸缩缝的位置和 大小应与墙体、屋面变形 缝一致。在构造上要求面 层和结构层完全脱开,在 上下表面做盖缝条,盖缝 条应能满足缝两侧构件自 由变形,且能满足防水要 求,在缝内填塞有弹 性的松软材料,用金 属调节片封缝。 上人屋面伸缩缝构造 不上人屋面伸缩缝构造 沉降缝是为了预防建筑物各部分由于不均匀沉降引起的破坏而设置的变形缝。沉降缝 与伸缩缝不同在于从建筑物基础底面至屋顶全部断开。 ① 当建筑物建造在不同的地基上,并难以保证均匀沉降时; 7.2.2.2 沉降缝的构造处理 ② 同一建筑物相邻部分高度相差很大,或荷载相差悬殊,或结构形式不同时; 两部分高度、荷载差 异较大 ③ 当相邻基础的结构形式,基础宽度和埋深相差很大时; 沉降缝,断开的两部分均能自由沉降 已有建筑 扩建建筑 建成后室外 建成后室内 建造中 ④ 新建建筑物和原 有建筑物相连时; 已有建筑 扩建建筑 扩建的建筑结构基 础退让已有建筑基础 挑梁后再现浇板与 老建筑设缝拼接 基础 梁 设沉降缝连接 ⑤ 建筑物平面复杂, 高度变化较多,有可 能产生不均匀沉降时 均需设置沉降缝。 在我国抗震设防烈度在6度及6度以上地区,必须考虑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为此,在地 震设防烈度为6~9度的地区,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要设置防震缝: ① 建筑物立面高差在6m 以上; m 6 ≥ 设防震缝将高差 较大两部分垂直 断开 7.2.2.3 防震缝的构造处理 ② 建筑物平面型体复杂。 2F 22F 2F 体型复杂的建筑设抗震缝 ③ 建筑物 有错层且楼 板高差较大; ④ 建筑物 各部分的结 构刚度、重 量相差悬殊 时,应设置 防震缝。 内景 一般情况下,防震缝基础可不分开,但在平面复杂的建筑中,当与震动有关的建筑物相 连部分的刚度差别很大时,也需将基础分开。缝的两侧一般应布置双柱或双墙,以加强 防震缝两侧房屋的整体刚度。防震缝的宽度一般为50-100mm。 对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应尽量选用合理的建筑结构方案,不设防震缝。当必 须设置防震缝时,其最小宽度要符合下列要求: ① 当高度不超过15m时,缝宽70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