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952045

福建省莆田第一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日期:2024-06-2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3次 大小:180207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福建省,期中,解析,试题,历史,考试
    莆田一中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卷 高二历史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与商王朝“敬鬼神”的态度截然不同,周初统治者吸取商亡教训,主张“敬天保民”、“敬天法祖”。这一统治思想的变化说明了周初( ) A. 德治民本思想开始萌生 B. 儒学思想产生 C. 特别盛行功利主义思想 D. 王权脱离神权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先秦时期(中国)。从商朝“敬鬼神”到“敬天保民”、“敬天法祖”可以看出,西周治国理念已经从殷商的以神为本逐渐向以民为本过渡演变,德治民本思想开始萌生,A项正确;儒学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产生,排除B项;功利主义思想与题干中的民本思想不符,排除C项;先秦时期王权与神权是密切结合的,排除D项。故选A项。 2. 春秋时期,养士之风没有得到大力提倡;战国时期,“天下诸侯方欲力争,竞招英雄以自辅翼”。这一变化的产生( ) A. 反映了分封制度已彻底瓦解 B. 说明军功爵制使得英雄辈出 C. 促进了人才流动和社会进步 D. 体现了社会秩序的逐步恢复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春秋时期,养士之风没有得到大力提倡……‘天下诸侯方欲力争,竞招英雄以自辅翼’”,可以看出春秋时期,士的重视度还不高,战国时期,诸侯争相竞争名士,为自己所用,以便能够在大变革中富国强兵,可见士由不受重视到受重用,说明士阶层的发展,而士代表的是当时的知识分子阶层,知识分子阶层受到重用冲击了世卿世禄制,有利于人才流动和社会进步,C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对士态度的变化,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军功爵制,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士的变化,未涉及社会秩序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 3. 西汉陆贾说:“秦始皇设刑罚、为车裂之诛以诛奸邪,筑长城于戎境,以备胡、越,征大吞小,威震天下……秦非不欲治也,然失之者,乃举措太众、刑罚太极故也。”吸取这一教训,西汉的做法是 A. 奉行儒学,以德治民 B. 清静无为,与民休息 C 设中朝官,强化君权 D. 封诸侯王,因俗而治 【答案】B 【解析】 【详解】西汉陆贾提出秦朝的教训是“举措太众、刑罚太极”,也就是统治者做了太多的事情,而且刑罚过重,为吸取教训应该无为而治,而且要宽刑薄税,故选B;西汉是从汉武帝时期开始奉行儒学的,其儒学思想是外儒内法兼采道家,所以不是完全的以德治民,故A与题意不符;CD与题意不一致,不是题干要表达的主张,故排除CD。 点睛:这一题属于新情境式材料选择题,这类题在教材中有知识依托,但是题干中的材料是考生所不熟悉或者没有见过的,考生需要将材料阅读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再结合所学知识对所有选项进行推理和分析,才能够准确作答,所以这类题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而这又是高考特别注重考查的题型,所以建议考生多关注这类习题的训练和积累。这一题实际上是在考查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 4. 建安末年,刘麂上《论治道表》,提出官吏考课“皆当以事,不得依名”,陟黜以垦田增减、盗贼发兴和人口多少为标准,曹操对此倍加赞许。这主要因为该建议( ) A. 增加了户口田亩数量 B. 强化了察举制的实施 C. 彰显了唯才是举的精神 D. 消除了社会动荡因素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末年(中国)。根据材料“皆当以事,不得依名”、“陟黜以垦田增减、盗贼发兴和人口多少为标准,曹操对此倍加赞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曹操认为官员的升迁应该看他实际的治理效果,彰显了唯才是举的精神,C项正确;这个建议无法直接增加户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