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955156

山东省聊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4-06-27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5次 大小:18119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山东省,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学期
  • cover
聊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到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 选择题(45分) 1.图为商代甲骨文和西周金文中已知的部分“龙”字的写法,其形态如同一只头顶“辛”,兼有着大口长身的神兽。由此可推知,商代“龙”字体现出当时 A.王权已实现高度集中 B.注重彰显专制君权神圣性 C.文字凸显占卜和祭祀 D.王权依赖神权以强化统治 2.《商君书》载:“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并强调了需要记载的强国所需知道的十三类数据。随着秦统一六国,这套户口登记、统计和上报制度随之推行到全国。这有助于 A.贵族控制人口转向国家控制人口 B.加强政府对社会闲散流民的管控 C.解决人口隐匿和土地兼并的问题 D.推动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化 3.据睡虎地秦墓竹简原文记载,“贼入甲室,贼伤甲,甲号寇(大喊),其四邻、典、老(乡官名)皆出不存,不闻号寇,问当论不当(定罪)?审(四邻)不存(在家),不当论;典、老虽不存,当论。”这说明秦朝法律 A.存在着刑罚过度的问题 B.注重中央集权的特点 C.已经具备高度完善特征 D.存在定责失当的问题 4.唐代科举分常举与制举,常举设进士、明经等科,读书人可自由报考,制举由皇帝临时设置,有博学鸿词、有道等科,通常需公卿推荐。盛唐时期的高适,曾“耻预常科”,由太守张九皋举荐参加有道科考试后中选。这反映出唐代 A.门阀观念依然影响现实政治 B.科举制本质上是贵族政治 C.门阀士族政治尚未走向消亡 D.科举制度选官以制科为主 5.据《明史·奸臣传》记载,嘉靖年间内阁首辅严嵩,通过极言谄媚的形式,先是巴结宦官刘瑾攀上高位,然后通过讨好高忠等宦官,实现了长期秉政,时评“(严嵩)结诸阄人……俨然以丞相自居”。这实质上反映出了明代中后期 A.内阁已成为正式的中枢权力机构 B.中枢权力机构的运作发生异变 C.丞相制度实际已经恢复 D.宦官集团掌握着最高决策权力 6.明朝人谢杰认为,“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明中后期,倭患问题在隆庆开关后逐渐解决。这说明倭患问题 A.是国内贸易引发导致 B.与海禁政策兴废有关 C.是白银货币化的产物 D.因西葡两国殖民引起 7.1913年,北京政府颁布《国家税地方税法(草案)》,决定实行国地分税制,但在田赋归属问题上中央和地方始终各执一词,最后财政部作出妥协,将田赋分为正税和附加税两部分,正税归为国家,附加税归地方。这反映出当时中国赋税制度发展 A.受到官僚资本主义严重阻碍 B.是中央权力异化带来的产物 C.对自然经济依赖性明显减弱 D.仍然是封建主义性质的税法 8.1941年中共新正县政府进行全县乡选,全县到会议员27人,其中女议员2人,回族议员2人,并聘请10位绅士参加,内有2人系清末秀才,会上选举了县参议会议长、常驻议员和政府委员会。这反映出 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受到社会的广泛欢迎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保了国家权力属于广大人民 C.边区政府确保了工人阶级领导下的人民民主专政 D.抗日民主政权团结抗日力量激发了民众参政热情 9.1956年,杜勒斯提出:“我们被带到了战争的边缘……到达了这个边缘而又不卷入战争的本领,就是艺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