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962022

天津市东丽区部分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1次 大小:3487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天津市,期中,答案,试题,历史,考试
  • cover
东丽区部分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0分) 1.下表历史史实与历史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 实 结 论 A 距今 170 万年的元谋人门齿化石发掘 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多元一体特征 B 良渚遗址发现了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 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C 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 青铜农具在夏朝已经得到普及 D “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解决了封建地主阶级财产分配上的矛盾 A. A B. B C. C D. D 2.在有关惩治腐败问题上,甲说:“不用管腐败问题,生产力水平提高了,腐败现象就自然没有了。”乙说:“一定要依法严惩严管腐败问题,抓一个腐败分子就杀一个。”丙说:“对腐败分子,要用‘德’和‘礼’来教育感化。”丁说:“要从平民百姓中挑选有能力的人去治理腐败。”上述四位同学的说法对应的思想流派正确的是( ) A. 甲—墨、乙—法、丙—儒、丁—道 B. 甲—儒、乙—法、丙—道、丁—墨 C. 甲—道、乙—法、丙—儒、丁—墨 D. 甲—墨、乙—法、丙—道、丁—儒 3.从吕思勉《秦汉史》目录中,看到两汉的主要社会问题( ) 第六章 汉末事迹 第一节 元帝宽驰 第二节 成帝荒淫 第三节 衰帝纵恣 第七章 新室始末 第四节 新莽事四夷 第五节 新莽败亡 第十章 后汉衰乱 第一节 后汉外戚宦官之祸 第五节 灵帝荒淫 第六节 后汉中叶后外患 第十一章 后汉乱亡 第二节 董卓之乱 第四节 东诸侯相攻 ①朋党之争与外戚干政 ②土地兼并与藩镇割据 ③皇帝无能与宦官乱政 ④社会动荡与边疆不安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4.西晋永嘉年间,匈奴人刘曜攻破洛阳,杀死贵族、官僚、庶民三万余人,洛阳变成一片瓦砾,从此北方再次陷入分裂战乱之中。上述历史事件带来的社会影响是(  ) A. 大大削弱了豪族势力,推动了社会发展 B. 造成北方人大批南迁,促进江南开发 C. 结束了北方门阀制度,社会趋于安定 D. 豪族趁机扩充实力,形成军阀混战 5.唐朝前期推行租庸调制,以丁为单位,征收固定数额的谷物、布帛和代役税。唐朝中期改行两税法,“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除征收谷物外,原来征收的布帛等实物改为折钱计征。这一转变() A. 提高了商人的政治地位 B. 完成了实物税向货币税的过渡 C. 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 加强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6.辽宋夏金元是继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又一个北方少数民族活跃时期,下表是对少数民族政权与宋关系的梳理,与表中序号顺序相对应的是() 少数民族政权 主要关系 ① 向北宋称臣,北宋每年提供“岁赐” ② 维持已有边界,与北宋以兄弟相称 ③ 划定边界,南宋每年向其提供“岁贡” ④ 占领临安,击败南宋余部完成统一 A. ①西夏 ②辽 ③金 ④元 B. ①西夏 ②金 ③辽 ④元 C. ①辽 ②元 ③西夏 ④金 D. ①辽 ②西夏 ③元 ④金 7.明末清初,江南地区开始出现“棉争粮田”和“桑争稻田”的现象,大量原本种植粮食作物的土地被转而种植经济作物。如,松江府、太仓州的耕地在总体上已形成了稻田和棉田各占一半的格局,部分县的棉田面积超过了稻田面积。这反映了当时( ) A. 手工业发展阻碍农业生产 B. 江南地区形成新的生产方式 C. 经济重心转移到江南地区 D. 商品经济发展影响粮食种植 8.鸦片战争后,出于策略需要,领事裁判权这项侵略要求在英国对华总战略中并未被列入首要的解决目标。但清朝官员率先提出主动出让,目的是想尽快摆脱涉外纠纷的麻烦,于是有了“英国商民如有与内地民人交涉事件,应明定章程,英商由英国办理,内民由内地惩办”的条文。这一事件表明清政府() A. 没有突破闭关锁国束缚 B. 缺乏近代国家主权意识 C. 对外奉行妥协投降政策 D. 法律制度建设严重滞后 9.如表为1821—185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