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967600

第六单元10.2 《师说》 课件(共30张PPT)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

日期:2024-06-0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7次 大小:175462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第六,PPT,必修,统编,人教,语文
  • cover
(课件网) 师说 韩愈 《论语》中有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表现出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从师而学应该说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唐代大文豪韩愈就以一篇《师说》流传千古。 1.掌握文言知识点。 2.掌握本文所论述的老师的职能、作用以及择师标准等方面的观点,学习正反对比有破有立、反复论证以加强说服力的写法。 3.探讨本文的思想观点在现代的借鉴意义。 学习目标 唐代,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 韩愈写《师说》的社会背景,可以从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的一段话里看出。柳宗元说“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做《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由此可见,韩愈作《师说》,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点,是难能可贵的。 创作背景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人(今河南孟县)。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唐宋八大散文家: 韩愈、柳宗元 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 苏轼、苏辙。 因为昌黎(现河北省昌黎)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称之为韩昌黎,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 了解作者 韩愈幼年贫穷,刻苦自学,25岁中进士,29岁后才任宣武节度使属官,后来任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职,中间曾几度被贬。 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 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 国子监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 祭酒是同列中的首席、主管。主要任务是掌大学之法与教学考试。 了解作者 说:是一种议论文体,一般陈述自己对某事物的见解。如:《马说》《捕蛇者说》。 说:“解说……的道理”来理解。 师说: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题目解说 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以教师的重要作用总论从师的必要性和从师的原则,提出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论述“师道之不传”,批判“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从反面论证中心论点。 第三部分:以孔子为例,进一步从正面论证中心论点。 第四部分:点明写作缘由。 层次结构 古之①学者②必有师。师者,所以③传道④受⑤业解惑⑥也。 ① 之:结构助词,的。可不译。 ②学者:求学的人 ③所以:用来…… ④道:道理,此处指儒家的思想。 ⑤受:同“授”,传授。 ⑥惑:形容词用作名词,疑难问题。 人非生而知之①者②,孰③能无惑?惑而④不从⑤师,其⑥为⑦惑也终不解矣。 ①生而知之: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而,连词,表承接。 ②者:语气助词,表停顿。 ③孰:疑问代词,谁。 ④而:连词,表转折关系。 ⑤从:跟从 ⑥其:指示代词,那,那些。 ⑦为:动词,成为。 生乎①吾前,其闻②道也固先乎③吾,吾从而师之④;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⑤道也,夫⑥庸知⑦其年之⑦先后生于⑦吾乎?是故无⑧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⑨,师之所存也。 ①③乎:前者译为“在”,后者译为“比”。 ②闻:知道,懂得。 ④师之:以之为师。“师”是名词的意动用法。 ⑤师:用作动词。 ⑥夫:发语词。 ⑦庸知:庸,岂、哪;知,了解、知道;之,取独;于,表比较。 ⑧无:无论 ⑨所存:名词性词组,相当于“存在的地方”。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论述的?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古之学者必有师”。围绕这个中心,文章首先从正面立论,从理论上阐明从师的重要性,提出了从师的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