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96837

新疆乌鲁木齐地区2015年高三年级第一次诊断性测验语文

日期:2024-06-1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4次 大小:6898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新疆,乌鲁木齐,地区,2015年,高三,年级
  • cover
乌鲁木齐地区2015年高三年级第一次诊断性测验 语文试卷(问卷) (卷面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为问答分离式试卷,共12页,由两部分组成,其中问卷8页,答卷4页。 2.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准考证号、科别等信息填写在答卷的密封区内。 第I卷 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在反映客观事物时,不仅感知当时的直接作用于主体的事物,而且还能在头脑中创造出新的形象,即没有直接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这种特殊的心理能力,称为想象。 想象这种心理能力,是人类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退步发生和发展起来的。马克思说:“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想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正由于人有这种想象的能力,人的有目的的创造性劳动才成为可能。 想象与记忆有密切的联系。没有记忆就没有想象,想象凭借着记忆所供给的材料进行活动。它是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记忆中的表象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也是过去经验中已经形成的那些暂时联系进行新的结合的过程,所以,它虽然具有很大的创造的性质,但实质上仍是对现实反映的一种特殊形式。人不能想象在客观世界中没有任何客观根据的事物。不管是人首蛇身或神话世界,都只是现实世界中的事物在头脑中的特殊的组合。想象具有形象的特点,井经常与人们实践活动中的一定的需要、愿望和情感相联系。 想象是一个具有广阔内容的心理范畴。但是艺术创作、艺术欣赏活动的想象,与科学的想象是有区别的。审美中的想象,包括观赏风景的各种审美活动中的想象,区别于工程设计等科学研究中的想象的特征之一,是不带直接的功利目的,并伴随着爱或憎等等情感,与情感互相作用着。例如杜甫的《对雪》中的名句,“瓢弃樽无渌,炉存火似缸”,瓢里没有酒且不说,分明没有火而又觉得炉中似乎有火,这种幻觉的产生,是诗人发挥想象的结果。而这种想象活动的引起,既与他的记忆相联系,也是此时此地的诗人感到孤独和贫困的情绪状态所促成的。制造火炉的设计当然也需要想象,但它恰恰不满足于构成幻象,而是紧紧和怎样才能发热的功利目的结合着。 按照想象内容的独立性、新颖性和创造性的不同,前人把想象分为再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两类。再造性想象是主体在经验记忆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再现出客观事物的表象。创造性想象则不只是再现现成事物,而是能创造出新的形象。不论是艺术创作还是艺术欣赏.一切审美活动总需要有所发现,有所增添,才能产生新鲜的愉快的感受,所以它经常总是既熟悉叉不熟悉的,是再造性想象与创造性想象的结合和统一。 人们的想象活动与他的生活教养、经验密切相关。各种形式的想象是建立在人类特有的高级神经活动的基础上的,是社会生活的复杂联系的能动的反映。想象是能动的,却不是纯主观性的;是自由的,却不是任意性的。想象,不论自觉或不自觉,总是受客观对象本身要求的规定和制约。它曲然地指向一定的方向,这样才能达到对对象的审美素质的真正把握。 (摘自王朝闻主编《美学概论》) 1.下列不属于想象这种心理能力“特殊”之处的一项是 A.能即时感知直接作用于主体的客观事物。 B.能在头脑中创造出没有直接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 C.在头脑中改造记忆中的表象进而创造新的形象。 D.在头脑中将过去经验中已有的暂时联系进行新的组合。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想象是人类在劳动的过程中逐步发生和发展起来的特有的心理能力.正是因为有了这种能力,人才可能去从事有目的的创造性劳动。 B.现实中的事物在人的头脑中留下了记忆,人常出于某种愿望或情感的需要,将这些记忆 中的材料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形象,这就是想象。 C.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