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968989

辽宁省辽东教学共同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合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4-06-2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2次 大小:6187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辽宁省,联合,答案,试题,历史,考试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B 2. B 3. D 4. B 5. D 6. C 7. A 8. D 9. B 10. C 11. D 12. D 13. A 14. C  15. B 16. B 二、非选择题 17.【答案】(1)依据:品德和才能。举措:惩罚举荐不实者;察举者承担连带责任;限制被举者年龄;引入考试机制;实行过程监察。(答出四点即可) (2)更加有利于选贤任能而增添政治活力;有利于门第观念的淡化;有利于文官政治的形成与发展;有利于提升国家治理水平。(答出三点即可)(每点2分,任答3点6分) 18.(1)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或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了中央政府的有效统治范围:推动了边疆地区与内地的共同发展;促进了民族间的交融,増强民族认同感。(答出3点即可) (2)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分) 评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基于中国历史原因和现实状況而设立的,从历史因素看,中华民族长期以来是统一多民族国家,中华文明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从现实因素看,呈现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为了推动各民族共同发展、体现民族平等。(原因上答出2点得4分),该制度的实施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体现了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治理能力的提升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影响上答出2点得4分) (1)背景:一战的教训;世界人民反对战争的愿望(和平主义倾向);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妥协与合作。(任答3点6分) (2)原因:“凡-华体系”的弊端;资本主义国家利益的冲突;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非战公约》本身的缺陷;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法西斯主义抬头。(任答1点2分,2点4分,3点7分) 第一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帝国主义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和外交孤立。新中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外交三大政策的指导下,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4分,答出政策和建交成就) 第二次,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国际地位提高。(2分)20世纪60、70年代,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谋求同中国改善关系。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1979年中美建交1972年中日建交(2分) 第三次,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2分);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一批新的国家建立。(2分)辽东教学共同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合考试 历史 (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时期,王城规模庞大,大多没有城墙、宫殿宗庙、工商活动和居民区域零落分布,无明显功能分区。东周时期,王城规模缩小,呈现大郭城(工商业区和居民区)内套宫城(宫殿和宗庙)结构,宫城和郭城均有坚固的城墙。以上变化反映出东( ) A.工商业集镇的规模扩大 B.军事动荡与社会分化加剧 C.奴隶主贵族政治渐加强 D.中央集权与都城营建强化 2.汉武帝对刺史的监察区域和督察范围作了严格的规定,把全国划分为十三(州部),每州为一个监察区,还规定刺史督察范围是“以六条问事”。“刺史六条”第一条即“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其目的是( ) A.加强君主专制 B.加强中央集权 C.削弱刺史职权 D.加强地方军事 3.中国古代从曹魏开始,法律上出现了“八议制度”,即八种人(亲、故、功、贵等)犯罪,只要不是危害皇权、不孝尊长等重罪的,都可以减免刑罚。这一制度旨在 A.削弱世家大族势力 B.打破阶级垄断特权 C.实现社会阶级流动 D.维护统治阶级特权 4.政事堂为尚书、中书、门下三省长官联合办公场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