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975899

5.1.2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课件(共26张PPT)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4-06-16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8次 大小:356505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5.1.2,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课件,26张
  • cover
(课件网) 第一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二节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单击页面即可演示 1.蛔虫的体形体色 圆柱形,两端细长; 乳白色;微红。 雌虫:体粗长,尾端尖直。 雄虫:体细小,尾端蜷曲。 观察思考 2.雌雄蛔虫形态区别 线形动物———蛔虫 有密不透水的角质层。 消化管十分简单;肠仅由一层细胞组成;有口有肛门。 有发达的生殖器官。 体表 消化 生殖 生殖器官 口 肠 体壁 肛门 食道 运动 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只能靠身体的弯曲和伸展缓慢地蠕动。 口 肠 体壁 肛门 食道 口 肠 肛门 食道 蛔虫适合寄生生活的特点: 体表有角质层,起保护作用 消化管结构简单,以人小肠内的食糜为食 有发达的生殖器官,生殖能力强 生活史 成虫交配产卵(20万/天) 经咽入肠 卵(随粪便排出) 幼虫(肺泡,完成第二、三次蜕皮) 2周 (温暖、蔽荫、 潮湿、氧气充足的土壤) 幼虫(十二指肠内孵出) 感染性虫卵(完成一次蜕皮) 口 危害:蛔虫病 成人肠内有蛔虫寄生,除吸取养分外,危害一般并不严重; 数量多时(据报道,曾经有一人肠内有蛔虫1448条),造成肠道阻塞; 幼虫可损伤肺、气管等,并可在脑、脊髓、眼球、肾等器官中停留,造成严重病状,如:肺水肿等; 成虫有迁移习性,可侵入胆管、胆囊、肝、胃等,引起不同症状,造成危害。 成虫寿命约1年。每条雌虫每日排卵约20万个。宿主体内的成虫数目一般为一至数十条,个别可达上千条。 蛔虫动物与人类关系 症状: 蛔虫病预防: 腹痛、失眠、烦躁、磨牙、抽筋、头痛、胆道蛔虫病、阑尾炎、腹膜炎。 第一:注意个人卫生。不喝不干净的生水,生的蔬菜瓜果洗净,饭前便后洗手。 第二:严格管理粪便。不随地大便,粪便要处理后作肥料。 2. 钩 虫(成虫细小\长约1 cm\微红, 略呈C形 ) 危害:贫血、丧失劳动力等; 寄生部位:小肠,吸食肠壁中的血液; 中间宿主:无;皮肤接触传染; 感染状态幼虫:丝状蚴 钩虫 有口有肛门。 体表有角质层; 身体细长呈圆柱形; 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秀丽隐杆线虫 丝虫 虫蛲 环节动物 蚯蚓 蚯蚓的体色为暗红色或灰黑色,身体长而圆,由许多相似的环形体节构成。 蚯蚓的前端有环带。 仔细观察 1.观察蚯蚓身体的体形、体色。 2.靠近身体前端的部位有什么特殊结构? 身体分节可以使蚯蚓的躯体运动灵活 体节 环带 不一样,在硬纸板上运动速度快。 仔细观察 4.蚯蚓在硬纸板上与在玻璃板上的运动速度一样吗? 3.用手指触摸腹面有什么感觉? 蚯蚓体表湿润、粗糙。大多数体节都有一圈或几圈小突起,这些小突起就是刚毛,刚毛朝向身体的后方。 蚯蚓的体壁有发达的肌肉,肌肉与刚毛配合可以完成运动。肠壁有发达的肌肉,肠可以蠕动。 蚯蚓体壁可以分泌黏液,使体表湿润,氧气可溶于体表的黏液里,然后进入体壁的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 蚯蚓的生态价值 蚯蚓的作用还有——— (1)蚯蚓是一种优良的蛋白质饲料,用以饲养鱼类和家禽; (2)可以利用蚯蚓处理废料、垃圾,防除公害; (3)蚯蚓还可入药,中药称为“地龙”; (4)水栖种类是淡水底栖动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可将湖底腐殖质疏松并转变为淤泥。 (5)有些种类亦可作水质污染情况的指示生物。 练习 1.蚯蚓的呼吸靠湿润的 来完成空气中的氧气渗进体壁里的 ,由它带给身体各细胞。为了保证蚯蚓的呼吸作用,课堂实验中, 要经常用 轻擦蚯蚓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 毛细血管 浸水的湿棉球 体壁 2做实验时,区别蚯蚓前端和后端的主要依据是蚯蚓的 。 3蚯蚓在干燥的灰尘里和沙里,很快会死去,是因为 。 4夏天的雨后,常有一些蚯蚓爬出地面,这是因为 。 5蚯蚓刚毛的作用是 。 环带 体表黏液干燥,呼吸无法进行 蚯蚓要爬出地面呼吸 协助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