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97944

10.木兰诗(课件+学案+课文朗读)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3次 大小:3649054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木兰,课件,学案,课文,朗读
    (课件网) 学习设计: 第1课时 一、课前热身: ●请展示收集到的有关“木兰”或“郭茂倩”或“《乐府诗集》”的名言、诗句和故事: 示例: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长歌行》 作品简介: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代郭茂倩(qiàn)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为主。这是当时北方民族的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有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木兰诗》则是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它以诚挚的感情和铺叙、对照、渲染的表现手法,集中地描绘了一个平凡女子———木兰代父从军和她解甲还乡的不平凡的经历。千百年来,这一巾帼英雄的形象家喻户晓,深受人们的喜爱。 相关链接: 关于乐府诗。“乐府”本是我国古代掌管音乐的机关名称,秦时已设乐府令。到汉武帝时乐府已具有较大规模,收集歌辞是它的任务之一。后来,人们将乐府采集的诗篇称为“乐府”或“乐府诗”“乐府歌辞”,乐府便由原来的官府名称变成了诗体名称。郭编的《乐府诗集》,收集的歌辞是很完备的。 时代背景: 《木兰诗》产生的时代,当在西魏。那时正是南北朝时期南北对峙的局面,战争是北朝社会一个最突出的现象,整个北朝的历史几乎与战争相终始,在初期“五胡十六国”的130多年中,战争尤为频繁。五六世纪间,我国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族与柔然族在黑山、燕山地区进行过长期的战争。这与诗里所写的木兰出征路线正相吻合。这可能就是《木兰诗》的历史背影。 二、认定目标: 1.体会文中对偶、互文、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妙用及明朗刚健的民歌情味。 2.了解诗中详写和略写的部分,并学习这种有详有略的叙事方法。 3.理解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夯实基础: 给加色字注音: 唧唧 ( ) 当户 ( ) 机杼 ( ) 军帖 ( ) 可汗 ( ) 鞍马 ( )鞍鞯 ( ) 辔头 ( ) 溅溅 ( ) 燕山 ( ) 胡骑 ( ) 啾啾 ( ) 朔气 ( ) 金柝 ( ) 十二转( ) 百千强( ) 阿姊 ( ) 红妆 ( ) 霍霍 ( ) 著 ( ) 云鬓 ( ) 帖花黄( ) 傍地走( ) jī dāng zhù tiě kè hán ān jiān pèi jiān yān jì jiū shuò tuò zhuàn qiáng zǐ zhuāng huò zhuó bìn tiē bàng 四、整体感知: 1.熟读全文: (1)朗读指导:点拨节奏和语气。 (2)播放录音,听名家泛读,感受语言之美,并给发音不准的生字词注上拼音。(视频和音频任选其一) 木兰诗朗读.mp4 2.疏通文意: ★看注释讲解大意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质疑 ★全班交流(分段进行) 3.词句小测: 1)解词(加线) : 唧唧: 当户织: 机杼声: 杼: 惟: 何所思: 忆: 军帖: 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 军书: 十二(十年、十二年): 爷(阿爷): 愿为市鞍马: 为: 市: 鞍马: 鞯: 旦: 溅溅: 胡骑: 胡: 啾啾: 万里赴戎机: 戎机: 关山度若飞: 度: 朔气传金柝: 朔: 金柝: 铁衣: 明堂: 策勋十二转: 策勋: 赏赐百千强: 强: 问所欲: 不用: 愿驰千里足: 郭: 扶将: 红妆: 霍霍: 著: 云鬓: 帖: 花黄: 火伴: 扑朔: 迷离: 傍地走: 参考答案: 唧唧:织布机的声音。 当户织:对着门织布。 机杼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 杼:织布梭子。 惟:只。 何所思:想什么。 忆:思念。 军帖:军中的文告。 可汗大点兵:皇上大规模地征兵。 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很多卷。 军书:征兵的名册。十二(十年、十二年):表示多数,不是确指。 爷(阿爷):指父亲。 愿为市鞍马:愿意为此去买鞍马。 为:为此。 市:买。 鞍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