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987914

3.2《大气受热过程》课件(共30张PPT) 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日期:2024-05-16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2次 大小:287318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大气受热过程,课件,30张,PPT,教版,2019
  • cover
(课件网) 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 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 1.了解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的性质, 2.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3.通过大气受热过程、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学习目标 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教材全解 霞是日出、日落前后天空或云层上出现的彩光,由接近地平线的太阳光经大气中尘埃、水汽和空气分子散射后的剩余色光形成。日出、日落时分,太阳光经过大气的路程比正午时分长,更多的蓝光、紫光在进入我们的视野前被散射掉了,剩下主要包括红光、橙光的太阳光。 1. 通常太阳越接近地平线,朝霞、晚霞的颜色就越红。观察这一自然现象,并思考其形成原因。 霞是日出、日落前后天空或云层上出现的彩光,由接近地平线的太阳光线经大气中尘埃、水汽和空气分子散射后的剩余色光形成。可见光中,波长较长的红光和橙光不容易被大气散射,而波长较短的蓝光和紫光容易被大气散射。太阳越接近地平线,水汽和尘埃等越多,大气对太阳光的散射作用越明显,散射掉的蓝光和紫光越多,保留下来的红光和橙光越多,因此霞的色彩就越红。 霞是日出、日落前后天空或云层上出现的彩光,由接近地平线的太阳光经大气中尘埃、水汽和空气分子散射后的剩余色光形成。日出、日落时分,太阳光经过大气的路程比正午时分长,更多的蓝光、紫光在进入我们的视野前被散射掉了,剩下主要包括红光、橙光的太阳光。 2. 大气中所含的水汽越多,朝霞、晚霞的颜色就越红。朝霞、晚霞与天气有一定关系,如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观察这一自然现象,验证该谚语预报天气的可靠性,并思考其中的道理。 朝霞说明早晨天空有云彩存在,有较多的水汽,大气状态不十分稳定。随着太阳升高,热力作用增强,对流进一步发展,云也会进一步发展变化,容易造成阴雨天气而不便出行。相反,晚上由于太阳下山,大气状况逐渐趋于稳定,对流减弱,云也易于消散,天气一般晴好,有利出行。 太阳辐射 大气反射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云层越低、越厚,云量越多,反射越强 散射 空气分子和微小尘埃的作用 有选择性,蓝紫光最易被散射 吸收 CO2和水汽吸收红外线 O3吸收紫外线 太阳辐射 大气反射 散射 吸收 地面吸收 地面反射 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由低纬度向两极递减。 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角度解释地球上不同纬度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 低纬度地区的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的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两极地区的情况则相反。 ① 太阳暖大地 太阳辐射 大气反射 散射 吸收 地面吸收 地面反射 为什么说太阳辐射不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大气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吸收的很少,大部分可见光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上来,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只占一少部分。 ① 太阳暖大地 活动: 1. 在日出之前(黎明)和日没以后(黄昏)的一段时间,天空仍然明亮,处于半光明状态。这段时间,既不是真正的白昼,也不是真正的黑夜,是昼夜交替的过渡时期。天文学称之为晨昏蒙影。简析晨昏蒙影形成的原因。 日出前和日落后的一段时间内,太阳光虽然不能直接照射到地面,但可以照射到地球的大气层中,由于高空大气里的质点和尘埃能够对太阳辐射起散射作用,从而引起“晨昏蒙影”现象。 2. 如图 3-14 所示,投射到地面的太阳辐射,并不能全部被地面所吸收,其中又有一部分被地面反射回宇宙空间。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大小,取决于地面的性质,如颜色、干湿状况、粗糙程度等。不同性质的地面,反射率的差异较大。读图,完成相关任务。 (1)比较不同性质地面的反射率,说一说哪些种类地面的反射率较高,哪些种类地面的反射率较低。 新雪的反射率最高,冰面其次,城市水泥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