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水墨诗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运用绘画知识和文学知识,感受分析中国画作品,说出作品的表现特点,并大胆表述自己对画中所表现意境的理解。 2.使学生能够运用水墨画小品进行诗意表现。 3.通过对水墨画的学习,使学生感受水墨画的形式美,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的热爱。 学情分析 在小学学习阶段五年级的学生属于高段,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较强,而且我校五年级的学生已有两年的软笔书法课学习基础,对国画也有所体验,学校开展的“海量阅读”活动也使学生孩子们有大量的诗词积累,这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节课的设置符合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学习规律。 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体会中国传统绘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情与镜圆满结合的艺术意境。 难点:通过欣赏体会搞清楚中国传统绘画诗画一体的意境表现方法,并能用简短的文字表述对画作意境的理解及尝试绘画。 一、导入 孩子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段这个视频,看完视频后你有什么收获。对,画面很美,从视频中我们看到了典雅的中国水墨画,在诗一样的意境中,将动画艺术推向了更高的审美境界。宋代大文豪苏轼说过:“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古诗和国画之间究竟有哪些妙不可言的内在联系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体会《水墨诗心》。 二、讲授 1.课件出示李可染的《秋风吹下红雨来》,“秋风吹下红雨来”出自石涛的诗句,大家从这幅画中看到了什么 画家用什么来表现“风”和“雨” 在用笔、用墨色上你又有什么发现 李可染先生画的《秋风吹下红雨来》,这只是他众多的牧牛图中的一幅。画家使用中锋、侧锋表现树干,点画法表现落叶,用浓淡不同,表现近实远虚,干湿变化来表现树木的纹理。漫天飞扬的红叶,概括出整个秋天的景色,一个牧童悠然骑在牛背上,牛用一块重墨,使主体突出。这虽然表现的是普通的农家生活,但在画家的笔下,却满是诗情画意,充分体现了画家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真挚感情。 2.讲故事 齐白石爷爷的好友老舍先生,前来做客。他从案头拿起一本书,随手翻到清代诗人查慎行的一首诗,有意从诗中选取了一句“蛙声十里出山泉”,然后想请齐白石爷爷根据这句诗作幅画,如何能够画出青蛙的叫声呢?已经91岁的齐白石,经过了几天的慎重思考,终于有了思路。 3.如果是你来画你会如何来表现画面 画些什么呢? 通过你们的描绘,我的眼前出现了一幅幅有创意的水墨蛙声图。那我们再来看看齐白石爷爷是怎么表现的?这幅画就是齐白石爷爷所画的水墨画《蛙声十里出山泉》。请仔细观察,画面没有蛙,何来蛙声 小组讨论一下。 小结: 诗和画都妙在一个“出”字,在山间的乱石中,泻出一道激流,几只小蝌蚪摇晃着尾巴,顺流而下,虽然画面上没有一只青蛙。却让人似乎隐约听到了,奔腾的泉水声,和远处的蛙声连成一片,可谓意在画外,给人一种无声胜有声的感觉。(板书:意在画外) 4.再来看看这幅《梅花月影图轴》 在构图、造型和笔墨方面的表现方法呢?(层次丰富、计白当黑、笔墨生动、虚实相生)墨色浓淡,表现的光影体现月的位置。月色轻柔,梅枝交错,环绕着明月,疏影横斜,虚实相生,一种婉约的朦胧之美。 小结:是啊,这就是水墨画独特的表现力,诗意就是通过这样巧妙的构思和丰富的笔墨技法表现出来的。 5.诗画配对练习 我们了解了这么深奥的诗意画,现在来做个练习吧———诗画配对。 请看屏幕,右边有四幅作品,你能在左边找到相对应的诗句吗?(连线游戏) 小结:大家从画中读到了诗,从诗句中看到了画面。这就是我们中国传统画讲究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意境,我们通过对诗中的画意品味,再联系画中的诗意,就可以找到配对了。 6.《小篷船》《春水归舟》给人的感觉一样吗 潘天寿的《小篷船》以线为主的造型手段,表现了杨柳江岸的和煦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