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997938

【核心素养目标】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课件(共31张PPT)-选择性必修二

日期:2024-06-17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3次 大小:2335694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课件,必修,选择性,PPT,31张,劳作
  • cover
(课件网)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古代造纸业作坊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第二单元 【唯物史观】 通过学习,运用唯物辩证史观及有关理论,认识劳动工具的变化与主要劳作方式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时空观念】 通过教科书和配套课件,认识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 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探究历史上劳动工具的变化及主要的劳作方式,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 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认识不同劳作方式的特点及概况,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家国情怀】 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并分析古代劳作方式对中国的贡献,培养勤奋劳动、建设国家的家国情怀。 一、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时空坐标 石器时代 石、木、骨、蚌等耕作工具 新石器晚期 青铜农具出现(少量) 公元前 15-14世纪 赫梯掌握冶铁技术,铁质农具可能出现 春秋战国时期 铁质农具出现并逐渐推广 南北朝时期 出现用灌钢法制作的农具 唐朝 曲辕犁 (标志步犁) 非金属时代 金石并用时代 铁器时代 一、农业工具的变化 耕作方式变化 刀耕火种 石器锄耕 铁犁牛耕 汉朝后,成为主要耕作方式 (一)耕作工具的变化 1.石制工具(非金属时代): (1)特点:质地坚硬,比骨、竹、木器更为耐用。 (2)制作方法:旧石器时代以打击为主,新石器时代在打击的基础上增加了磨制。 (3)制作过程:要经过选料、打击、磨光等一系列工序,有的还要钻孔。 一、农业工具的变化 (一)耕作工具的变化 石斧(河姆渡) 石锄(红山) 打制石器 石、木、蚌(耒耜)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青铜器农具 商周时期的青铜农具 乌尔王陵出土的铜斧头 (今伊拉克境内) 2.金石并用时代: (1)世界: 从目前的考古资料看,青铜器最早出现在西亚、北非地区。 (2)中国: 商周时期使用木、石、骨、蚌等材质的工具,青铜农具极少 一、农业工具的变化 (一)耕作工具的变化 青铜器发展历程: ①世界最早:西亚、北非地区; ②中国最早:新石器时代晚期,小件青铜器; 青铜资源有限;自身硬度问题无法在生产中广泛运用 此时期青铜器属于奢侈品,用作礼器、兵器,代表权力和秩序 石、木、蚌(耒耜)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青铜器农具 公元前15—前14世纪 赫梯人掌握了冶铁技术 战国时期 (前5世纪—前3世纪) 铁农具推广 前15—前14世纪,小亚细亚的赫梯人率先掌握了冶铁技术,逐渐传入两河流域、中亚、北非和欧洲; 位于小亚细亚的卡帕多细亚,富含丰富的矿产,比如铁,铜,银等,所以这里的赫梯人最先发明了冶铁技术,由此还制作出了大量的铁器。 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在农业生产中逐步推广。 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使用并推广,从而使农业生产力发生了质的飞跃。 3.铁器时代: (1)世界: (2)中国: 一、农业工具的变化 (一)耕作工具的变化 赫梯 铁器推广的原因: ①与青铜器相比,铁器锋利轻便,易锻制打磨; ②熔炉(冶金工具)的进步。 石、木、蚌(耒耜)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青铜器农具 公元前15—前14世纪 开始使用铁制农具 战国时期 (前5世纪—前3世纪) 铁农具推广 南北朝时期,出现灌钢法制作的农具,唐代出现曲辕犁。 据史书记载,炼钢方法是:“烧生铁精,以重柔铤,数宿则成钢”,就是说,选用品位比较高的铁矿石,冶炼出优质生铁,然后,把液态生铁浇注在熟铁上,经过几度熔炼,使铁渗碳成为钢。由于是让生铁和熟铁“宿”在一起,所以炼出的钢被成为“宿铁”。 唐代曲辕犁 南北朝时期 灌钢法 一、农业工具的变化 (一)耕作工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