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00366

23 马 说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0次 大小:1033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 cover
23 马 说 姓名_____班级_____成绩_____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10=10分) 祗辱( ) 骈死( ) 槽枥( ) 千里称也( ) 一食 ( ) 尽粟( ) 一石( ) 食马者( ) 不外见( ) 无马邪( ) 二.填空(1’×11=11分) ⑴《马说》作者_____,字_____, _____代_____家。为_____之一。本文选自 《 》中的《 》。 ⑵本文采用“ ”的写法,本文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有喻指:“千里马”指 _____;“伯乐”指_____;“食马者”指_____。 三.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13=13分) 1. 故虽有名马_____ 2祗辱于_____ 3骈死于 _____ 4. 或尽粟_____ 5. 不知其能千里_____ 6是马也_____ 7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_____,_____ 8. 策之不以其道_____ 9. 不能通其意_____ 10. 执策而临之_____ ,_____ 11.不以千里称也_____ 四.一词多义(1’×13=13分) ①策之不以其道_____ 执策而临之_____ ②虽有千里之能_____ 安求其能千里也_____ ③安求其能千里也_____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_____ 其真无马邪_____ 其真不知马也_____ ④祗辱于奴隶人之手_____ 马之千里者_____ 策之不以其道_____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_____ ⑤不以千里称也_____ 策之不以其道_____ 能以径寸之木_____ ⑥一食或尽粟一石_____ 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_ ⑦一食或尽粟一石_____食不饱,力不足_____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_____ ⑧不以千里称也_____ 其真不知马也_____ 安求其能千里也_____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____ 五.找出文中通假字并解释。(3’×4=12分)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_____通_____,_____ ②才美不外见_____通_____,_____ ③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_通_____,_____ ④其真无马邪_____通_____,_____ 六.理解默写(2’×8=16分)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 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_____ 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_____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_____ 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_____ 6.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_____ 7.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_____ 8.全文的主旨句是:_____ 七.翻译句子(2’×3=6分) 1.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_____ 2.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_____ 3.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_____ 八.问答题(19分) 1.千里马本来就是存在的,可作者为什么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4分) _____ _____ 2.本文第三段写出了“食马者”怎样的特点? (3分) _____ 3.“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揭示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象?(4分) _____ 4.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_____ _____ 5.作者以千里马比喻人才,从文中千里马的遭遇来看,人才展现才华最需要的是什么?(4分) _____ _____ 1.如果没有伯乐的发现和爱护,千里马就会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作者借此书法了怀才不遇的愤懑和对统治者摧残埋没人才的控诉。 2.愚昧无知,自以为是 4.对封建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现象表达了强烈的愤慨 3统治者平庸浅薄,不识人才摧残人才,大批的人才被埋没。 5需要广阔的施展空间,需要统治者的赏识和提拔。 PAGE 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