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015455

安徽省合肥市五十中学东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5次 大小:3307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安徽省,学期,答案,试题,语文,期中
  • cover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学情调研 语文学科 本卷总分150分,含卷面书写5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一、基础积累与综合运用(共35分) 1.根据提示默写出相应的诗句。(10分) ①“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它是李白“ , ”(《行路难》)的自信自立;是韩愈“ ,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不屈不挠;是苏轼“ , ”(《水调歌头》)的豁达达观。 ②故乡情结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纽带,它往往藏于细节之中。它是杜甫“ , ”(《月夜忆舍弟》)在战乱中对亲人的无限惦念,是温庭筠“ , ”(《商山早行》)在羁旅途中的温馨美梦。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10分) 树(艾青) 一棵树,一棵树 彼此孤离地wù( )立着 风与空气 告诉着它们的距离 但是在泥土的fù( )盖下 它们的根伸长着 在看不见的深处 它们把根须jiū( )缠在一起 【注】本诗写于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3分) wù( )立 fù( )盖 jiū( )缠 (2)下列不属于艾青作品的一项是( )(3分) A.《光的赞歌》 B.《黎明的通知》 C.《礁石与灯标》 D.《鱼化石》 (3)有同学读了这首诗歌,写了一段读书笔记,请你根据诗意把它补充完整。(4分) 初读诗歌《树》,觉得是一首写景状物诗,描写了根须缠在一起,树干彼此独立的两棵树。再读诗歌发现,虽然从表面看,树与树之间没有联系,但“在泥土的覆盖下”,根须是纠缠在一起的,这就给我们启示: 。第三遍读诗歌,我先了解了诗歌的背景:当时抗日战争正处于艰苦的相持阶段,尽管过去有外国人侮辱中华民族是“一盘散沙”,但作者意识到民族的觉醒已经到来。所以,我觉得这首诗歌的深刻主题应该是: 。 3.复兴中学九(1)班开展以“自强不息,立志成才”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15分) (1)【活动准备】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语。(3分) (2)【致敬英雄】习近平主席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先锋。”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很多这样的英雄和先锋,他们在自己的时代挺起了民族的脊梁。这些自强不息的人物中,有“路曼曼其修远兮, 甲 ”的屈原,有“莫等闲,乙 ,空悲切”的岳飞,有“丙 ,匹夫有责”的顾炎武;有闻鸡起舞的祖逖,有虎门销烟的林则徐,有丁 ,也有戊 。 ①请按照提示,将甲、乙、丙处的名句补充完整。(3分) ②请将丁和戊两处补齐,使其与前面画波浪线的句子构成一组排比句。(4分) (3)【活动心得】下面是班长写的活动心得,其中有些问题,请你帮助修改。(5分) 【甲】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自强不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作为承载未来的中学生,【乙】我们应当建立远大理想,永远奋发向上。同时,在学习上,我们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丙】与时俱进,自强不息,不断解决问题,发现问题, 向着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前进。让我们行动起来,将自强不息的精神发扬光大! ①【甲】处画线句子缺少主语,请提出修改意见: 。(1分) ②【乙】处画线句子用词不当,应将“ ”改为“ ”。(2分) ③【丙】处画线句子语序不当,应将“ ”与“ ”调换位置。(2分) 二、阅读理解(55分) (一)阅读下列文本,完成文后练习(21分)。 ①杭州亚运会各项赛事激战正酣,场馆内外,一些科技产品的应用正让亚运会变得更“新鲜”,也让各国(地区)的参赛、观赛者感受着东道主的创新活力。 ②拥有创新基因的杭州,在亚运史上首次将“智能”作为办赛理念。这也让杭州亚运会呈现出满满的“科技感”。 ③如在杭州拱墅运河体育公园体育馆。智能服务机器人可以为观众进行场馆导览、讲解赛事、解答问题等服务,并在没有导览任务时开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