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019906

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4-06-0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9次 大小:10926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四川省,期中,答案,试题,语文,考试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1.A “风骨”成为诗歌的一种评价标准不是刘勰提出来的。 2.B “以牺牲诗歌精神和诗歌美学为代价”错误,诗歌精神和诗歌美学给人以萎缩和晦暗之感不是诗歌技术上的进步造成的。 3.B 材料二画线句子运用了对比论证,把“个人写作”与“宏大写作”进行对比论证。A.引用论证,引用宋人张载的话进行论证。B. 对比论证,将“为公,着眼的是大局”与“存私,打的是小九九”进行对比论证。C.比喻论证,把“书籍”比喻成“食品”进行论证。D.举例论证,列举袁隆平的例子进行论证。 4.①诗歌在内涵方面具有中国风骨。诗歌借“蜘蛛”这个意象表现了生命的卑微与坚韧,体现了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具有内涵上的崇高性。(2分)②诗歌在语言文辞方面具有中国风骨。诗歌富含隐喻,作者在“雄鹰”“雪豹”与“蜘蛛”的意象中,隐喻着伟大与渺小,理想与现实。诗歌语言含蓄、凝练,如“小得可怜”暗含和内在精神的对比,“默享”写出了蜘蛛的坚毅,这些词语含蓄而凝练地呈现了生命的脆弱与坚韧。(2分)(分析部分言之有理即可) 5.①“中国风骨”早已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新时代诗歌需要对其进行继承与发扬,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同时,向新的诗歌高峰挺进。②新时代的诗歌创作存在内容琐碎等问题,中国风骨能给新时代的诗歌创作提供营养,使新时代诗歌正气崇高,具有神圣内涵和深刻的教化作用。③新时代的诗歌创作还存在语言缺乏诗意等问题,中国风骨使诗歌语言得到精心锤炼,重新发现与塑造汉语的魅力。④新时代英雄辈出,气象恢弘,需要具有中国风骨的诗歌来与之匹配。(每点2分,答满3点满分) C“揭示八路军此次战败的必然性”错误。“机枪一梭连一梭,响成一个声音”,表明敌人火力猛烈,但此时步枪声仍“清脆沉着”,顽强抵抗,小说并没有“揭示八路军此次战败的必然性”的意思。而且八路军的撤退不利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天气恶劣。 B “都揭示了八路军战斗的艰苦”错误,虚写处表现了八路军战士牺牲的壮烈,但未能揭示战斗的艰苦。 不能。①小菊是个矜持内敛的姑娘。她听出李连长到来,明明心中“又惊又喜”,却只嘱咐母亲“小心点”,没有直接表达。战士牺牲后,作者用了精准的动作描写如“推送”“转”“踏着”“卷着”,神态描写“发呆”和心理描写“心里也有一股东西流走了”,含蓄地传达了小菊深藏的悲愤和痛楚,符合她的形象和性格。(2分)②大娘是一个热情爽利的人,在前文她听出李连长声音时“一下就出溜下炕来,把纺车也带翻了”。在得知李连长的人马需要帮忙渡河时她大声催促赵老金。在得知战士牺牲后,神态描写“哭得两只眼睛通红”,不掩饰内心的悲情,符合她直率的性格。所以描写小菊悲情的句子不能用在大娘身上。(2分)(若作肯定回答,言之有理亦可) ①“碑”指在河边固执打捞的赵老金,他是八路军战士艰苦战斗、保卫人民的见证者和纪念者。(2分)②“碑”喻指八路军英雄保家卫民的战斗精神和牺牲精神,这精神在中原大地和人民心中永垂不朽。(2分)③“碑”联结着军与民,象征军民一家亲的鱼水情和拥军爱民的优良传统。(2分) ACD句意:子罕不接受。农夫请求说:“这是我这个乡下人的宝贝,希望相国赏我个脸收下它吧。” C A.“名甚恶”:恶,不好。句意:地名很不好听;“娇儿恶卧踏里裂”:恶,不好。句意:孩子睡觉姿势不好,把被子蹬破了。二者含义相同。B.“去郑”:去,离开。句意:意思是离开郑国;“归去来兮”:去,表趋向的语助词。句意:回去吧!田园都将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二者含义不同。C.“再拜”:再,两次。句意:拜两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第二次。句意: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