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020164

第26课 诗词五首 饮酒(其五) 课件+素材

日期:2024-06-0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23次 大小:4069521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6课,诗词,五首,饮酒,其五,课件
    (课件网) 学习目标 了解五首诗词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能准确流畅地背诵这五首诗词。 结合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诗词中寄寓的情感。 学习品析诗词中传情达意的艺术手法;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感情。 壹 贰 叁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427),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人。他的诗主要表现对污浊现实的厌烦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他是田园诗派的鼻祖,被称为“田园诗人”。代表作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背景链接 东晋末年,“篡”“乱”交替,时局动荡不安,官场污浊,世风大坏。处在这个时期的陶渊明既不能实现理想,也不愿受制于人,与官场同流合污。相形之下,大自然与田园成为他心中的一方净土。 《饮酒》组诗共 20首,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旨在借酒抒怀,以醉语作醒语。 诵读诗歌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自由诵读,读准确,读通顺。 2.听录音范读,然后根据诗意读出停顿,用“/”表示。 3.圈出诗句的韵脚并注音,说说诗歌押什么韵。 4.读出问句的升调,答句的意味深长。 偶句全押 an 韵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古体诗,也称古诗、古风,主要指唐以前的诗歌,也包括唐以后文人模拟的古体诗。与近体诗(格律诗)不同,每句字数不拘,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不求对仗,平仄用韵也较自由。 5.归纳古体诗的特点。 偶句全押 an 韵 诵读大意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建造房舍。结,建造、构筑。庐,简陋的房屋。 喧嚣扰攘的尘世。 在喧嚣扰攘的尘世建造房舍,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 译 文 这里指世俗往来的纷扰。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如此,这样。 闲适淡泊的样子。 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心里远离了尘世,自然就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我)在东篱下采摘菊花,悠闲自得,不经意间见到南山。 译 文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想要分辨清楚,却已忘了怎样表达。 傍晚。 傍晚山色秀丽,鸟儿结伴而归。这里边有人生的真意,想要分辨清楚,却已忘了怎样表达。 译 文 山间的云气。 相伴。 诗词品读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点明归隐之所,指喧嚣扰攘的尘世。 开头两句设置悬念,“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反差引发读者对此种情形的思考。 赏 析 因这组诗为“既醉之后”所作,故以“饮酒”为题。 1.既然“结庐在人境”,为什么可以“而无车马喧” 此处所说的“车马”意指达官贵人的高车骏马,代表着官场烦琐的应酬和功利性极强的交往。 因为诗人远离官场,看淡了名利,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以即使身处闹市,也显得偏僻安静,道出了感觉与处境之间的辩证关系。 思考探究: 1.既然“结庐在人境”,为什么可以“而无车马喧” (知识补充)“庐”字有着深刻文化内蕴,代表着古人的一种安贫乐道的品格和志趣。“庐”作为意象,也代表了“隐逸”、“田园”的精神风标。刘备 “三顾茅庐”;刘禹锡《陋室铭》“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指代上两句内容。 这两句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说明因为心情闲适,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