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023199

4.1.2 元素周期表 核素 课件 (共36张PPT)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日期:2024-06-26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5次 大小:2227488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4.1.2,高一,必修,2019,人教,化学
  • cover
(课件网) 原子核 质子(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中子(不带电) 核外电子 (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电子排布规律 (1)离核由近到远,能量由低到高 (2)每个电子层最多可以容纳2n2个电子 (3)最外层最多可以容纳8个电子 (K层为最外层时,最多容纳2个) (4)次外层最多容纳18个电子 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原子结构示意图 温故知新 原子 第二课时 元素周期表 核素 第四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素养要求 1.能从原子结构的角度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并能描述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具体位置。 2.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及现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3.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含义,并能比较他们的不同。 任务一 元素周期表发展史 门捷列夫介绍 中文名: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门捷列夫 国籍: 俄国 出 生 地:俄国西伯利亚 出生日期:1834年2月7日 逝世日期:1907年2月2日 职业:科学家 毕业院校:圣彼得堡高等师范学校 主要成就:发现元素周期律 代表作品:《化学原理》 1 元 素 周 期 表 1.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 任务一 元素周期表发展史 法国化学家 拉瓦锡 (1743--1794) 1789年在《化学概要》中提出了第一个元素分类表 德国化学家 德贝莱纳(1780-1849) 1829年提出“三素组“的概念 萌芽期 俄国化学家 门捷列夫 (1834-1907) 1869年2月编制了第一张元引素周期表 成型期 时间 完善期 1789 1829 1869 瑞士化学家 维尔纳 (1866-1919) 1905年制成了现行周期表 1905 英国物理家 莫塞莱 (1887-1915) 1913年证明元素的原子序数等于原子的核电荷数 1913 2019年被联合国批准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2019年是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成立100周年,同时也是化学元素周期表发明150周年。 阅读课本P98【科学史话】 2.元素周期表的诞生 阅读课本P94 任务一 元素周期表发展史 揭示了化学元素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 随着科学发展,为未知元素留下的空位先后被填满 元素周期表 诞生 编制 意义 演变 现行 1869年,俄国化学家_____制出 门捷列夫 将元素按照_____由小到大依次排列,将_____的元素放在一起 相对原子质量 化学性质相似 排序依据由相对原子质量改为原子的_____ 核电荷数 任务一 元素周期表发展史 【试一试】周期表由“18个纵行、7个横行”组成,请找一张空白纸 (横放),和老师一起绘制一张周期表,并把1-20号元素符号填写进入准确位置 按照元素_____给元素编的序号。 3、原子序数 ①含义: ②关系式: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顺序 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原子序数=_____=_____=_____。 任务二 现行元素周期表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短周期 长周期 周期序数 起止元素 元素种类 电子层数 任务二 现行元素周期表 ①原则: 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为一横行叫一周期 ②数目: 4、元素周期表结构 (1)周期 元素周期表中共有7个横行,每一横行为一周期 周期 短周期 长周期 18种 18种 32种 32种 电子层数=周期数 2种 8种 8种 第一周期 第二周期 第三周期 1H 2He 3Li 10Ne 11Na 18Ar 第四周期 第五周期 第六周期 第七周期 19K 36Kr 37Rb 54Xe 55Cs 86Rn 87Fr 118Og 横行 4 5 6 7 1 2 3 主族 副族 0族 任务二 现行元素周期表 ①定义: 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而下排列成纵列 ②分类 主族 副族 0族 用罗马数字表示族序数,族序数后标A,共有7个主族 占据周期表的第18纵列,为稀有气体,最外层电子数是8 (He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 ) (2)族 用罗马数字表示族序数,族序数后标B(除了第VIII族),共有8个副族 族序数 IA IIA IIIA IVA VA VIA VIIA 纵行数 1 2 13 14 15 16 17 族序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