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023258

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7次 大小:1068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案
  • cover
〔教学设计〕《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激趣导入 他,美国科幻小说作家、科普作家、文学评论家,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一生著述近500本,曾获代表科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代表作有《基地》《新疆域》等,重要科幻文学作品有“基地系列”“银河帝国系列”“机器人系列”等多部中长篇小说。他是谁?今天我们来学习《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把握文章阐述事理的方法,体会事理说明文的特点。 2.把握两篇短文的说明思路、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及语言特色。 3.激发学生爱好科学、主动探索的精神。 整体感知 默读《恐龙无处不有》思考: 短文依据_____的事实,说明了 _____ 理论。从中我们明白_____。 学法一:明对象知事理,扣题目抓首尾段。 研读赏析 南极发现恐龙—恐龙并不适应南极气候—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发现问题) 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提出大陆板块构造理论———泛大陆”形成时,恐龙在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后来“泛大陆”又分成四个部分———所以每一块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找出答案) “恐龙无处不在”是支持“板块构造理论”的新的有力证据。(得出结论) 说明顺序:逻辑顺序(现象———本质) 辨别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年代:古→今; 季节:春→冬 一天:早→晚……) 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用于叙述建筑物的结构(表方位、立足点、行踪变化等词语如上下、左右、内外、东西南北等) 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总→分) 学法提示: 抓住显著语言标志 把握文章段落层次 课堂小结 学法二:理顺序学推理,提文中关键词句。 研读赏析析方法 科普作品,又称“科普著作”,它是一种以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为主要目的的作品。“科普”一词就是指科学普及的意思。科普作品传统上以文字或图画作为基本载体,现今也常以视频媒体等其他形式出现。其主要功能和目的就是宣传普及科学知识,展现魅力科学。 细读文本,勾画出运用说明方法的句子并分析作用。(说明方法) 品语言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请加以分析。跳读课文圈画出你认为用的准确严谨的词语加以赏析。 学法三:析方法品语言,带技巧细读文章。 自学《被压扁的沙子》 默读《被压扁的沙子》,找说明对象,梳理说明思路理顺序,品析说明方法、说明语言。 学法提示: 明对象知事理,扣题目抓首尾段; 理顺序学推理,提文中关键词句; 析方法品语言,带技巧细读文章。 说明对象及事理: 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说明顺序: 逻辑顺序(原因———结果) 比较拓展 1.本课的两篇文章有什么异同之处?(从说明角度、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方面比较) 说明角度: 《恐龙无处不在》是从恐龙化石遍布全球的角度来谈大陆板块的移动;《被压扁的沙子》是从探寻恐龙灭绝的原因推断地球可能曾受到撞击。 说明顺序: 都采用逻辑顺序,重说明事理,篇幅短小,,深入浅出严谨地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层层剖析。 说明方法: 都采用了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作诠释等说明方法。 说明语言:准确简练,浅显易懂。 2.阅读下面的材料,说说材料中描述的现象是与课文中的哪个理论相联系的。 深海沟是在大陆与大洋之间靠大洋一侧的地方。地球上水深超过 6000米的海沟共24处,其中19处在太平洋中。全球最深的海沟是马里亚纳海沟,水深约11034米。海沟是板块构造活动的杰作。一个板块向下俯冲到另一个板块之下时,一边下垂,一边上翘,这中间就形成了海沟。所以说海沟是板块构造俯冲带开始的地方,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