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024196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猫》教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2次 大小:42463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6课,教案
  • cover
第16课《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默读,边读边思考,勾画出重要语句或段落,学习摘录,完成情节梳理,理清“我”的思想、情感的前后变化;(一、二课时)(重点) 2. 通过文本细读,研读写猫的语段,掌握概括事物特点的技巧;(第一课时) 3. 分析文中串联情节的关键语句,了解过渡句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第一课时) 探究本文的主旨,理解作者的反思与悲悯,培养学生关爱弱小,善待生命的品质。(第二课时)(难点)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圈点批注法、归纳法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直接导入:一个爱猫的家庭最终“永不养猫”,其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郑振铎先生的《猫》,一起走进这一家人与“猫”的故事。(1分钟) 任务一:起“猫”名(4分钟默读,2分钟方法指导,8分钟展示) 默读课文,思考: 作者一共养了几只猫 结合课后练习一表格“来历”“性情”“外形”等内容,进行圈点勾画,为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只猫起一个“名字”。(此环节借鉴黄厚江老师的教学设计) 【任务支架】 1. 圈点勾画: (1)自定义符号标识。 按照个人的习惯和对符号的感觉,读者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词句使用自己熟悉的符号,比如波浪线、横线、三角号、重点号、圆圈、方框、箭头等。 (2)阅读时持笔待用。 笔沿字走,与目光所及保持同步,以此提高阅读效率。 (3)明确圈点勾画内容。 ①按照提示要求进行圈划。 ②动词、修饰性词语(形容词、副词)、圈划表明顺序的词语。 ③圈划段落中心句、反复出现的词句。 ④速写段落旁批。 2.用“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___只猫,结合文章第___段的“___”这句话,我给他起名叫“___ ”的句式回答。 备选名: 第一只猫:小活泼、小滚滚、花球猫 第二只猫:小黄猫、小黄毛、小活泼、黄皮皮 第三只猫:小忧郁、小忧忧、小可怜 (老师一定要熟悉文本,紧扣内容辨析,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细读) 考点1:物象特点概括方法 (1)关注形象的外在特征,包括形态、声音、色彩、气味等等。 (2)把握形象的内在品质(内涵、本质、精神)和所蕴涵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3)分析形象的表达技法,如象征、想象、联想等常用修辞手法。 任务二:寻“猫”踪(2分钟跳读,2分钟同桌讨论,8分钟展示) 1.每一只猫都有它的特点,或顽皮、或可爱、或忧郁,这些猫的结局如何? 明确: 第一只猫:“哥哥,小猫死了!” 第二只猫:“早上看见我家的小猫在门外,被一个过路的人捉去了” 第三只猫:“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 结局:病死;丢失;死亡(亡失) 2.面对三只猫的亡失,“我”的情感态度是有明显不同的,请划记出相关语句,体味文中情感,并做圈点批注。 明确:“我”的心情: 第一只: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小侣,不要紧———不太在意; 第二只:预警———怅然,愤恨,诅骂———我们所爱的东西———在意,难过,但也只是将猫看作是“东西” 第三只:更难过的多,懊悔,自责,遗憾,愧怍———看重 任务三:叹“猫”生(3分钟小组合作学习,5分钟呈现,2分钟小结) 面对三只猫的结局,文章中有这样四个句子与之呼应,请结合情节,谈谈这些句子在文章内容和结构上有作用? 句1:文章开头写,“我家养了好几次的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 句2:第一只猫死后,“我”安慰三妹说:“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 句3: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句4: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明确: 第一句话总领全文,为下文几只猫的亡失作铺垫; 第二句话表现了这只猫的死带给我们的感受,虽然难过,但还不至于太伤心,也为后面第二只猫的到来做了铺垫。 第三句话表示第二只猫丢失后,我们全家伤心的程度加深了,在结构上起着总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