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03130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日期:2024-05-13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0次 大小:1490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人教,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20课
  • cover
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教案) 淮阴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徐顺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北魏统一北方,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及历史作用。 2、培养学生理解和思考历史上的民族关系问题的初步能力,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 3、培养学生追踪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初步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以穿越时空隧道为纽带,通过创设情境,把历 史与现实联系起来;通过课堂辩论,了解孝文帝改革的必要性; 再通过动手操作,换位思考,具体分析民族融合的表现、分组对比回答、讨论等方法,化难为易,从而轻歇突破难点;通过缩句游戏,让学生轻松理解掌握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最后在歌声中对学生完成民族观的正确引导,从而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民族融合的前提条件。 2、落后民族向先进民族学习,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 3、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 4、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初步树立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历史价值观。 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就是民族大融合,课文紧 扣此问题展开:首先,简要地说明了自十六国以来直到北魏统一北方民族融合的历史趋势,这为民族大融合高潮的到来奠定了基础。其次,比较全面地讲述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和采用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强调孝文帝改革对推进北方民族大融合进程的积极作用。 学情分析:初一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东汉末年以后分裂的历史线索掌握比较混乱,需要通过大量图片、表格、史料加以引导。 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 难点:①正确认识民族大融合含义。 ②北魏孝文帝改革如何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引导———讨论———活动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新课导入:大屏幕播放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五 十六朵花》,课件展示图片“民族团结柱”,在学生感受现代各民族大团结的盛况时,说:我们祖国五十六个民族亲如兄弟姐妹,和睦相处,共同繁荣发展。那么在这五十六个民族中,有没有我们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匈奴族、鲜卑族呢?(学生:没有)那么,他们到哪里去了呢?如果大家想知道,就和我一起穿越时空隧道,来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看看那时北方民族融合的情况吧!(学生带问题研读课文)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课件依次展示《东晋十六 国地图》、《前秦统一黄河流域地图》、《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地图》,解释“北方”概念,“最终哪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再次统一了一黄河流域?它的统一有何意义?”(学生答略) 对号入座: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大分裂时期。你能将魏、蜀、吴、西晋、东晋、十六国、南朝、北朝准确地对号入座吗? (课件展示三国两晋南北朝对号入座示意图) (通过填表,培养学生追踪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2、课件展示《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 从东汉末年以来,北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到中原地区,他们同黄河游戏的汉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互相影响,民族差异逐渐模糊,民族界限日益缩小,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 3、(课件显示民族融合趋势表现图) 在学生归纳后,进一步指出:各民族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等方面相互学习,相互影响,联系日益密切,逐渐融合在一起,是“胡人汉服”、“汉人胡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也就是说民族融合已经成为趋势。 4、课件展示:“总体上,鲜卑族落后 于民族,在北方民族融合趋中,假设你是北魏的统治者,是否会同意向汉族学习,用汉族先进的文化帮助本民族进步呢?” 活动方案:一、由七名学生组织一场宫廷辩论,一 人演孝文帝,其余六人分成两派,保守派与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