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8032699

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3同步练习题:-第四章 基因工程 第五章 生物技术的安全与伦理综合练习(含解析)

日期:2025-04-19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7次 大小:205728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基因工程,练习,综合,伦理,安全,生物技术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浙科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3同步 第四章 基因工程 第五章 生物技术的安全与伦理 全卷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可以在特定的位置将DNA分子剪切开。如图为不同种限制酶识别的序列,箭头所指的是限制酶识别位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能被BamHⅠ识别的序列也一定能被Sau3AⅠ识别 B.一个链状DNA分子被EcoRⅠ切成两个片段时会发生8个氢键的断裂 C.质粒作为基因工程的常用载体,通常会有多种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的识别位点 D.用BamHⅠ切割的目的基因和用Sau3AⅠ切割的质粒无法连接 2.下列关于质粒的存在及本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一个大肠杆菌可含有多个质粒 B.质粒是一种小型环状分子 C.质粒存在于拟核区 D.质粒的化学本质是DNA 3.DNA提取与PCR扩增等操作是基因工程的基础性工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从目标生物中提取DNA时,利用了 DNA与其他物质在NaCl溶液和酒精中溶解度的差异 B.PCR扩增中会经多次变性、退火、延伸的循环,单次循环的DNA产生量没有变化 C.PCR扩增说明一些酶可以在细胞外高于60 ℃条件下发挥作用 D.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后的PCR产物条带位置与DNA片段的长度密切相关 4.科学家通过利用PCR定点突变技术改造Rubisco酶基因,提高了光合作用过程中Rubisco酶对CO2的亲和力,从而显著提高了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PCR定点突变技术使Rubisco酶基因发生定向突变  B.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的过程中必须添加两种引物 C.一个目的基因复制4次需要在缓冲液中至少加入32个引物 D.PCR定点突变技术属于蛋白质工程的范畴 5.数字PCR技术是一种核酸分子绝对定量技术,其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应根据目的基因的一段已知序列设计两种引物 B.PCR每一轮循环包括变性、退火和延伸三个过程 C.PCR结束后有靶分子的反应单位能检测出荧光 D.每个反应单位中都需要加入解旋酶和耐高温的Taq DNA聚合酶 6.通过引物设计运用PCR技术可以实现目的基因的定点突变,如图为基因工程中获取突变基因的过程,其中引物1序列中含有一个碱基T不能与目的基因片段配对,但不影响引物与模板链的整体配对,反应体系中引物1和引物2的5'端分别设计增加限制性内切核酸酶a和限制性内切核酸酶b的识别位点。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两种引物中设计两种限制酶识别位点有利于目的基因的定向插入 B.在PCR反应体系中还需要加入4种游离核糖核苷酸、解旋酶、Taq DNA聚合酶、ATP等 C.第2轮循环,引物1与图中②结合并且形成两条链等长的突变基因 D.在第3轮循环结束后,含突变碱基对且两条链等长的DNA占1/8 7.研究人员利用农杆菌将外源基因A导入水稻细胞中,然后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了含有外源基因A的第一代水稻植株。如图为重组Ti质粒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外源基因A必须整合在T-DNA片段内 B.第一代水稻植株中所有细胞都存在外源基因A C.水稻的组织培养过程中需调整植物激素的比例 D.用农杆菌侵染时,可先用超声波等轻微损伤外植体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第8、9题。 材料一 1962年下村修在普林斯顿大学做研究的时候从某种发光水母中分离出绿色荧光蛋白(GFP),GFP在蓝光或紫外光的激发下会发出绿色荧光。 材料二 1992年科学家克隆出了GFP基因,随后马丁·查尔菲成功地让GFP基因在大肠杆菌和线虫中表达。之后,会发光的鼠、猪、猫、兔、蝌蚪、鱼也相继问世。下图是转基因绿色荧光鼠的培育过程。 8.若将GFP基因与目的基因连接起来组成一个融合基因,再将该融合基因转入真核生物细胞内,表达出的蛋白质可被激发出绿色荧光。下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