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032872

2023-2024学年青海省海东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4-06-0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0次 大小:19539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3-2024,学年,青海省,海东市,高三一,三一
  • cover
2022届青海省海东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学校: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学科交叉背景下,生态学被广泛应用于不同学科领域,并催生了众多新生研究方向。同时,生态学也为技术哲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当前,按照数字化原则打造的数字经济系统层出不穷,这一技术系统所追求的是一以贯之地执行已设定好的算法程序,以高效率、标准化、不出错为目标。但这种“严丝合缝”所带来的压力,则要求劳动者只能服从算法规划出的“最优方案”,成为工作状况为系统所控制、所挤压的“系统人”。在此背景下,提出并探究技术生态理念具有必要性与现实性。 生态讲求互利、开放与多向回馈的循环往复状态。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位成员都发挥着不同作用,为生态系统的运行贡献着不同的能量,以维系生态系统的运行。在这种状态下,人是人———技统一体中的重要单元而非为技术所钳制者,是平等对话者而非失语者。因此,人的感受与表达能够被反馈,权益能够被重视。在生态视野下,任何关系体缺失或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整个生态的稳定发展,所以基层劳动者是技术生态中不可或缺、至关重要的角色。动态平衡、互利共生与可持续发展等生态智慧,都是对传统技术系统思维的超越,也是当今人———技统一体所应当追求的理想状态。只有当人与技术诸关系体之间建立起合乎生态伦理的良性秩序时,才能引导科技向善,使劳动者被尊重,在维持技术高效运作的同时打造良好的社会效益。技术生态要打破的是对立且冰冷的技术系统,要建设的是共赢且有温度的生态,要推动的是“系统人”向“生态人”的跃迁。 近年来,“内卷化”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而科技行业则成为“内卷”的重灾区。当“内卷化”发生时,科技处于一种没有发展的增长状态,这种增长在短时间内会呈现出繁荣景象,但长远来看后劲不足且十分脆弱。一方面,处于根基位置的基础性研究长期薄弱,难以供应上层技术研发之所需,一旦由于外部原因造成核心技术环节缺失,上层技术就成为被架空的楼阁。另一方面,企业和科研人员过多集中于上层应用技术领域并陷入内耗性竞争,造成了科研结构的不均衡及科研环境的浮躁化。 “虚胖”型增长不利于科技的长远发展,一个健康的科技发展状态应是有韧性且可持续性的,这种可持续性指技术发展自身拥有长足动力,是一种技术产业或制度内部的生态良性循环。技术生态是根基性的问题,是要推动长期以来“漂浮”发展的科技下沉寻找根本。一个良好的生态如同培养皿一样,能够滋养基础性科学研究,从而源源不断地向上层研发输送“营养”,打破依赖外来投食的局面,也能促进内部良性竞争,使资源得到充分而合理的利用,最终实现可持续性的长远发展。打造良性生态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以生态的视角来冷静审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进一步而言,技术生态强调的是要在只争朝夕中仍有“工匠精神”,在突飞猛进中不忘厚积薄发。只有建好生态,科技创新才能有生命力、有厚重感。 种群生态学认为,物种间的相互作用分为正向、负向与中性,其中,正向相互作用主要包括协作和互利共生。生物共生是最基本、最普遍的自然现象与自然法则,竞争与协作是“共生体”生存与发展的一体两面。奥德姆认为,自然选择理论强调了竞争、捕食等“负”相互作用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观点发扬光大,但却忽略了互利的协作同样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物种间的互利与协作不仅对双方有利,同样有利于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运转。实际上,在生物进化研究领域,除自然选择理论外,还有生物学家提出了“共生起源”理论,强调生态的整体性,透过自然界提醒人们要超越竞争、重新审视合作,彼此依存与互利共生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法则。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