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04302

2015云南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二)古诗词曲部分

日期:2024-05-0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87次 大小:5055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15,云南,中考,语文,复习,专题
  • cover
2015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二) 古诗词曲部分(新课标34首) 观沧海 东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赏析】“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点出了诗人 观望沧海的地点———碣石山,其中的“临”“观”二字,传达出了诗人跃马扬鞭、高瞻远瞩的昂扬气概。“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写俯瞰沧海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写的是静景,是近看所见之景,是特写。“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的是动景,是远观所见之景。这几句描写先总后分,由近及远,一静一动,有力地刻画了大海的壮阔,为下文展开想象埋下了伏笔。“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写的是虚景,诗人借助丰富的想象,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汉的宏伟气魄和博大胸怀。这几句也最能表达诗人博大的胸怀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主题】勾勒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汉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考点训练 1.请简要分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思想内容并指出其表现手法。 【答案】思想内容:这四句写出了大海的广阔浩 大,体现出诗人的博大胸怀(或: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想象夸张。(答对其中一点即可) 2.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展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答案】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二)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赏析】首联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漂泊 羁旅之情怀。颔联中的“潮平”写出了潮水涨满的景象,因为“潮平”才能有水面宽阔。“正”字说明风既是顺风,又是和风(风不太大),所以才有“一帆悬”(端端正正地高挂的样子)。它写出了春风和顺、船行平稳的特点。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写的是时序的变迁、新旧的交替,说明旧事物中已孕育着新事物。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主题】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流露出诗人思念故乡和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考点训练 1.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画面。 【答案】春潮上涨,江水与两岸齐平,江面更显宽阔;清风吹拂,船帆鼓起,船行更为迅疾。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脍炙人口,“生”和“入”用得很妙,请说说妙在何处。 【答案】“生”“入”采用拟 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的节令中蕴含哲理。表现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乐观及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 3.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 【答案】残夜将尽,旭日从海中孕育而出; 时令虽在旧年,春意已经闯入江南。诗句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的理趣,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三)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赏析】全诗以“行”为线索,从“孤 山寺”起,到“白沙堤”终,以 “春”为着眼点,写出了初春自然界的美景。最后两句中的“最爱”两字充分表现出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迷恋。 颔联中“早”“新”二字从动物的角度 写出了早春的特点,“争”“啄”二字写出了春光的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