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050797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课件(17张PPT)

日期:2024-05-20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7次 大小:983632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件,17张
  • cover
(课件网)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第17 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学习目标 01 02 03 了解红军长征的路线及长征过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了解遵义会议的召开及其伟大意义;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的原因,理解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 利用文学作品的感染力,让学生感知历史,认识时代特征;通过分析《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了解长征过程,训练学生从图片中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通过学习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艰苦过程,体会先烈们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勇于献身、追求崇高理想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井冈山 传我命令,即刻围剿红军! 一、长征的背景 阅读课本思考:中央红军初期的反“围剿”为何会胜利?第五次为何失败 时间 军队人数 领导人 战略战术 结果 第一至四次 1930年 至1933年 敌 我 10万 4万 毛泽东 20万 3万 30万 3万 50万 7万 周恩来 朱德 第五次 1933年10月至 1934年 50万 8万 博古、李德 避敌主力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各个击破 分散兵力,进攻冒险,防御保守 胜利 失利 失败,由于当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在军事上指挥上犯了“左”的错误。 什么“左倾”? “左”的错误:就是不合实际的,夸大自身实力,急进的,冒险的错误。 面对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作出了怎样的选择?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1934.10中央 红军瑞金出发 血战湘江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八万多人开始长征 挫败了蒋介石企图歼灭红军于湘江以东的阴谋 1.目的:战略转移,保存革命力量 血战湘江:那次仗打完后,江水都成红色的了,江底到处是战士的尸体,当地老百姓都说,“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 2.人数:8万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湘江之战 阅读课本说一说长征初期的状况?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长征 开始时间 出现地点 人数 路线 1934年10月 江西瑞金 8万中央红军 (红一方面军) 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损失过半) 强渡乌江,攻克遵义。 党和红军急需纠正错误 怎样纠正?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1、转折:遵义会议 (1)时间、地点: 1935年1月 贵州遵义 (2)内容: ①纠正“左”的错误; 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④取消博古、李德军事最高指挥权。 遵义会议会址 (3)意义: ①确立了毛泽东正确路线的领导地位; ②挽救了党、红军、中国革命, 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③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③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探索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 遵义会议 (1935年) 新中国成立 (1949年) 14年 14年 合作探究: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出现了很多错误,如大革命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由胜利走向胜利, 建立新中国 这也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脱离共产国际,独立自主地处理党内分歧。 三人军事指挥小组: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 伟大的转折———遵义会议 突破封锁线 开始长征 遵义会议 填一填 ①四渡赤水 ②巧渡金沙江 ③强渡大渡河 ④飞夺泸定桥 ⑤过雪山草地 意义: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意义: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二、过雪山草地 瑞金 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 渡过乌江,夺取遵义 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强渡大渡河 爬雪山 红军长征中翻越的第一座雪山———夹金山山顶 过草地 陕北吴起镇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中央红军长征结束。 甘肃会宁 1936年10月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会师,长征结束 1936年10月从湘西出发的红二方面军和从川陕革命根据地出发的红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同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