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051910

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学案(含解析)2024年高中政治学业水平(合格等级)考试复习一本通(统编版)

日期:2024-06-23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96次 大小:320649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第二,政治,统编,一本通,复习,考试
  • cover
………………………………………………………………………………………… 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 课标内容 考查指向 了解人的实践活动的特性和作用,理解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阐述认识运动的辩证发展过程。 必备知识:实践的特点、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真理的特点、追求真理是个过程。 关键能力:辨识实践与认识、真理与谬误;运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实际问题,对相关情景进行分析、总结和评价。 学科素养:认同实践第一的观点和追求真理的观点,认同并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运用典型事例分析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明确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要正确认识和改正错误,追求真理,投身实践。 核心价值: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正确理解和坚持党的思想路线,与时俱进,追求真理。 【备考策略】 以“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为议题,探究“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探讨如何在实践中获得和深化认识、追求真理。 【复习导引】 1.阐释认识的含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和形式及其相互关系 2.阐释实践的含义、基本形式和基本特征 3.结合具体事例,分析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4.阐释真理的含义、最基本的属性 5.知道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6.解释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阐明认识并非圆圈式的循环运动,知道追求真理是一种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7.自觉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 ………………………………………………………………………………………… 【图解知识】 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一)认识和实践 1.认识 认 识 含义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阶段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种不同水平的反映形式)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区 别 地位 认识的初级阶段 认识的高级阶段 手段 通过感觉器官 借助抽象思维 对象 事物的现象、外部联系、各个方面 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规律性 形式 ①感觉 ②知 ③表象 ①概念 ②判断 ③推理 特点 直接性和具体性 间接性和抽象性 联系 二者辩证统一:①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②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③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2.实践 实 践 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①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②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形式 ①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 ②变革社会的实践 ③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 特点 ①客观物质性 ①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它们都是客观的。 ②实践活动的过程是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也具有客观性。 ②主观能动性 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人将在实践中形成的认识用于指导实践。实践给客观世界打上了深深的人的活动的烙印。 ③社会历史性 ①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 ②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特别提醒】① 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可以把人们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② 不能扩大实践的外延,如:不能认为“实践是人们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