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057441

第26课《好的故事》同步练习(有答案)

日期:2024-05-31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试卷 查看:33次 大小:3095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6课,好的故事,同步,练习,答案
  • cover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好的故事》同步练习题 一、基础积累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膝髁( ) 搁在( ) 伽蓝( ) 蓑笠( ) 参差( ) 泼剌( ) 胭脂( ) 骤然( ) 皱蹙( ) 霓色( ) 2.形近字组词。 牌( ) 综( ) 萍( ) 枯( ) 脾( ) 棕( ) 苹( ) 估( ) 3.《好的故事》内容感知。 (1)本文采用了 的结构,写了作者梦中的一个“美丽、幽雅、有趣”的好的故事。 A.分—总    B.总—分    C.总—分—总 (2)本文的写作思路是: — — 。 (3)文中“好的故事”指的是一幅 ,表达了作者 。 4.依次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1)水中的青天的影子,一切事物统在上面交错,织成一篇,永是生动,永是展开,我看不见这一篇的结束。( )( )( ) (2)灯光渐渐地缩小了,在预告石油的已经不多;石油又不是老牌,早熏得灯罩很昏暗。( )( ) (3)现在我所见的故事清楚起来了,美丽,幽雅,有趣,而且分明。( )( )( ) 5.按要求完成词语练习。 (1)“幽雅”一词指 而雅致,可以说:幽雅的景致、幽雅的 。“高尚雅致”是高雅,“优美高雅”是 ,“素净雅致”是 。 请结合语境,选择“优雅”或“幽雅”填空。 ①高庄是我家在西湖边的庄园,由我曾祖父所建,造得( )非凡。 ②无论何时也要从容不迫,保持( )。 (2)下面词语中与“一瞬间”意思不相近的是( ) A.刹那间 B.顷刻间 C.霎时 D.一世纪 6.积累与运用。 郭沫若曾说过:“鲁迅先生无意做诗人,偶有所作,每臻绝唱。”你能写出鲁迅的一句诗词或名言吗? 7.“好的故事”其实是一个梦境。这个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哪里?结合课文《好的故事》的内容说一说。 8.按要求写句子。 (1)我在朦胧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改为感叹句) 。 (2)我无意识地赶忙捏住了几乎坠地的《初学记》。(缩句) 。 (3)我闭上眼睛,向后一仰,靠在椅前上。(连用两个以上的动词写句子) 。 (4)蜡烛上的火光欢快地舞蹈着。(仿写拟人句) 。 二、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好的故事(节选) ①现在我所见的故事清楚起来了,美丽,幽雅,有趣,而且分明。青天上面,有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我一一看见,一一知道。 ②………… ③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我抛了书,欠身伸手去取笔,———何尝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 ④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阅读链接】①鲁迅为什么要用那么多的笔名? ②鲁迅先生自从公开发表诗文以来,使用过100多个不同的笔名,这些笔名大多具有某种寓意或象征,虽然有的仅使用过一次,有的曾被重复使用过,但每一个笔名的取定都是经过他深思熟虑的。这是因为受到了鲁迅身处的时代、环境以及他个人心态、情绪的影响。国民党统治时期,阶级斗争日趋激烈,为避免白色恐怖的迫害,发表针砭时弊、抨击黑暗、具有强烈战斗性的杂文,就常用笔名。 9.结合课文可知,“好的故事”其实是个梦境,这个梦境是 、 、有趣的。 10.选文末尾的“好的故事”和“昏沉的夜”分别象征着 和 。请结合“阅读链接”谈谈鲁迅先生为什么不直接写,却要用象征手法呢? 11.你同意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成“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写下他”吗?为什么?) 12.在“走进鲁迅”读书交流活动中,振华同学要展示一幅书写作品,请代他摘录鲁迅先生《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段,注意书写规范正确,行款整齐、布局合理。 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画画也得实事求是 齐白石、张大千和徐悲鸿都是我国现代著名画家。 1934年,张大千画了一幅《绿柳鸣增图》。画上是一只大蝉趴在柳枝上,蝉头朝下,做欲飞状。齐白石见了这幅画使说:“大千此画谬矣!一蝉趴在柳枝上,欲飞时,其头当永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