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065261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13《卖油翁》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0次 大小:1427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卖油翁,教学设计
  • cover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卖油翁》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欧阳修的《卖油翁》是部编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四课。本单元课文都是关于“小人物”的故事,有买《山海经》的保姆长妈妈,蹬三轮的老王,用一辈子建成有九级台阶新屋的农民父亲,和以卖油为生的老翁。这些人物虽然平凡,且有弱点,但在他们身上又常常闪现优秀品格的光辉,引导人们向善、务实、求美。阅读这些文章,注意从标题、详略安排、角度选择等方面把握文章重点,感受文章的意蕴。 《卖油翁》是一则写事明理的寓言故事,叙事简明,道理内置,与欧阳修“文道并重”的文学主张非常契合。欧阳修对文与道的关系持有新的观点,他主张文道并重,一是把文学看得与道同样重要,二是把文学的艺术形式看得与思想内容同样重要。本文做到了文道兼有。文,语言洗练,叙事浅显。第一段叙事:写陈尧咨善射,卖油翁略表赞许。两个人物,三句话,以极其精练的笔墨将陈尧咨的自命不凡和卖油翁的不以为然勾勒出来。提出矛盾,设置悬念,引出下文。第二段说理:说明熟能生巧的道理。采用的是一问、一答、一做,卖油翁用现场酌油而钱不湿的现身说法让康肃公心服口服,而道理蕴含其中。最后康肃公“笑而遣之”,给人留下遐想空间。 这篇文章并没有高谈阔论,只是记叙卖油翁与陈尧咨对答和卖油翁酌油的经过,用一个生动的小故事讲明一个大道理。文能吸引人,道能说服人,是笔记小说的典范。 二、设计思路: 1.指导思想: 《卖油翁》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归田录》,这是欧阳修所著的别集,共153卷,附录5卷,《归田录》是其中一卷,是他出知毫州时作。《归田录》是欧阳修的一本随笔,其中多记朝庭旧事和士大夫琐事,大多系亲身经历、见闻,史料翔实可靠。《卖油翁》一文,陈尧咨是真实的历史人物,卖油翁是否存在,未可知。但,不影响这篇文章的卓越。 语言精简,形象鲜明。文中共塑造了两个人物:其一为陈尧咨,他曾知永兴军,引龙首渠入城,惠利于民;但又豪侈不循法度,用刑残酷,常致死人命。在本文中,陈尧咨就是一射箭高手,因技艺高超而恃才傲物,所以他的语言咄咄逼人。如“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仅此一句,他傲然不群的形象深入人心;其一是卖油翁,一个社会地层人物,以卖油为生。从一睨一颔一答一酌,就把一个淡定从容、不卑不亢的人物形象刻画出来。真真是言语简短,形象鲜明。 选字精准,一“笑”意深。康肃公在文中的表情有“傲”“忿”和“笑”,而“笑”最是意味深长。“笑”有对老翁技艺的肯定,有对老翁无礼的释怀,有自我解嘲,或许还有“夏虫不可语冰”的联想吧! 故事简单,道理深刻。这个故事很简单,一个射箭,一个酌油,一个自傲,一个淡定。但故事里的道理蕴含丰富:它告诉孩子们熟能生巧的道理,告诉孩子们实践出真知,告诉孩子们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告诉孩子们谦虚是美德······ 本文内容不深,语言洗练,适合七年级学生学习。学生从中可以学到抓住典型语言、神情刻画人物,学到用故事讲道理的写法,学到在作文中合理地安排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使文章不枯燥。 2.教学目标: (1)了解欧阳修和本文的写作背景,积累文学常识。 (2)通过反复朗读,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词义、句义。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与传神。 (3)理解本课蕴含的道理。 3.教学重难点: 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故事道理,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4.教学时间:1课时 三、教学准备: 1.师:反复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选择教学入口,做到心中有本;查阅资料,了解欧阳修其人、其文,了解本文的创造背景,阅读名家对本课的赏析、解读,做到心中有底;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制作多媒体课件,做到心中数;预设学情,做到心中有生。 2.生:搜集欧阳修的一些历史资料,对欧阳修有初步的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