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067320

第6课《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0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1次 大小:2000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6课,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 cover
6.《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 1.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回忆性散文的基本特点。 理清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典型事例。抓住关于藤野先生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的描写,感受他高尚的品格,体会作者对他真挚的怀念之情。 2.透过事件理解作者的情感。 了解“我”在日本求学的经历,把握“我”的思想感情。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我”思想感情的变化,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尊心。 3.揣摩文章独特的语言风格。 鲁迅的语言冷峻、犀利、幽默,具有独特的风格。文中有不少语句,或使用反语,辛辣讽刺;或含义深刻,意味深长。找出这些语句,细细品味,理解它们的含义,分析其表达效果。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梳理课文内容,概括故事情节。 2.通过典型事例,感受人物情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学习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相信同学们对寿镜吾先生有着比较深的印象。寿镜吾先生作为鲁迅的老师,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鲁迅的老师中,还有一位日本的老师———藤野先生。这位藤野先生有给鲁迅带来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 二、相关资料 1.回忆性散文:写人记事散文的一种。讲究真实,记录典型的事例,适当发挥想象,用一些传神的细节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2. 鲁迅留学日本时的中国: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社会各种救国思潮风起云涌,各类政党多达200多个。推翻清王朝后的大规模民主,并没有找到一条救国之路。 3.鲁迅留学日本期间的经历: 1902年4月,去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积极参加反清爱国运动,在《自题小像》诗中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 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两年后弃医从文,想从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 1906年到东京开始文学活动。翻译、介绍俄国、东欧和其他一些被压迫民族的文学作品,并写《人的历史》《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等论文。 1908年从章太炎学《说文解字》,并加入光复会。 1909年8月,由日本回国。 4. 《<呐喊>自序》摘录: 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 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三、美词积累。 烂漫 油光可鉴 标致 精通时事 正人君子 (具有讽刺意味) 掌故 匿名 诘责 杳无消息 深恶痛疾 抑扬顿挫 请同学们齐读以上词语,品味第一行词语中的讽刺意味。 四、默读文章,概述主要内容。 话题一:文章记叙了“我”在日本留学期间的这样几件事。 要求:为每件事拟一个小标题。 预设: 离开东京之缘由; 仙台求学受优待; 初识藤野先生; 添改讲义; 先生纠正解剖图; 关系解剖实习; 了解女人裹脚; 匿名信事件; 看电影事件; 离别先生。 话题二:文章记叙了“我”和“藤野先生”的这样几件事,表现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 要求:概括事件,分析其中体现的藤野先生的特点。 预设: 添改讲义,认真负责; 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 关心解剖实验,热情诚恳; 了解女人裹脚,求实问理。 话题三: 先看一点鲁迅的经历: 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两年后弃医从文,想从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 话题:文章记叙的这几件事与“我”弃医从文有关联。 预设: 离开东京之缘由:樱花烂漫的上野公园里,看到的是一群胸无救国之志、反以标志着民族压迫和封建统治的“辫子”为荣、浑浑噩噩的“大清”牌纨绔子弟的丑恶表演,留学生会馆的门房,本来值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