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070795

人教版 美术 六年级上册 3.《远去的路》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12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0次 大小:2256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人教,美术,六年级,上册,远去的路,教学设计
  • cover
3《远去的路》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所涉及的是典型的美术基础知识———焦点透视中的近大远小变化。但是通篇课本都没有直接提到“焦点透视”,因为在第三学段对类似需要逻辑推理的美术知识主要是感受和体验,所以,本课的开始以两幅美术作品和一幅摄影作品作为欣赏和提示,让同学们在欣赏过程中回忆生活中的感受,在对近大远小的道路变化有准确认知的同时,欣赏艺术作品中是如何利用近大远小的变化表现出空间感的。接下来的四幅公路示意图进一步帮助同学们找到准确的观察位置。此示意图之所以没有标明“知识点”,其目的就是和“学习提示”相呼应,帮助同学们找到“近大远小”的感受,而非记住焦点透视知识。“学生作品”则和“学习要求”相呼应,包含了绘画和拼贴作品。 教学目标: 1.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视觉现象,并能运用所学视觉现象原理绘制或拼贴一幅以路为主题的风景画。 2.通过欣赏,观察绘画作品和自然界中的景物,发现近大远小、近高远低和近宽远窄的视觉现象,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站在不同位置观察同一条路,发现会产生不同的视觉变化。 3.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感受风景画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享受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绘制或拼贴一幅以路为主题,具有视觉现象的风景画。 教学难点: 通过站在不同位置观察同一条路,懂得会产生不同的视觉变化。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展示设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学生:绘画工具:如铅笔、彩色水笔(水彩笔、油画棒等);拼贴工具:如剪刀、胶水、双面胶等,彩色纸、皱纹纸等各种纸材或生活中可以利用的废旧纸和布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课件播放公路上汽车行驶的照片,问题:照片中向远处去的公路有什么变化 公路上的汽车、路两旁的树木、路灯杆等景物有什么变化 师生交流后,共同总结出:向远处去的公路看起来越来越窄,公路上的汽车越往远处去越小,路两旁的树木、路灯杆等景物越往远处越低。这节课我们就来练习画一画远去的路。 (板书课题) 二、发展阶段 ( 一 ) 展示图片,分析问题 1.欣赏法国油画家西斯莱《塞夫勒道路》和现代油画家韦其美的《新线》,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运用观察、发现、分析的方法,总结出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视觉现象。 首先,我们先来欣赏两幅画家表现远去的路的作品。《塞夫勒道路》是法国画家西斯莱在1873年完成的一幅油画:普通的乡村道路在画家笔下呈现出一片温暖的诗意。他用精细的写实笔法,来表现他所感受到的天空、道路及两旁的树木、房屋。韦启美的油画《新线》是20世纪中国的经典油画:明朗的蓝天下,新修的公路上,一正一侧两个圆形的电缆线滚子,不仅巧妙地映现了现代化的进程,也成为颇有情趣的构成。在这两幅画中,画家是怎样表现远去的路的 又是怎样表现路两旁的景物的 (生答:画家们在作品中都表现出了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视觉现象) 2.观察生活中的图片,启发学生谈一谈生活中见到过的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视觉现象。除了公路,生活中的其他景物存不存在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视觉现象呢 课件播放生活中的其他景物照片(田野、体育场、小巷、兵马俑坑、画展展览大厅)除了生活中的这些景物外,你还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见过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现象呢 (生答) 3. 小组讨论,分析图片分析教科书第7 页中最上面的四幅图。 (从四个角度去观察:从低处看路、从高处看路、从左边看路、从右边看路。)在自然界中,我们所见到的景物都是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本来宽广的路,会慢慢消失在远处的地平线上。但是当我们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眼前看到的公路会是一样的吗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件播放站在不同位置看到的路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