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8081331

第七单元《加与减(二)》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日期:2025-10-16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6次 大小:5155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第七,单元,加与减(二),教学设计,北师大,一年级
  • cover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加与减(二)》教学设计 《古人计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数数活动中,体会20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11~20各数。 2.结合数小棒、拨计数器等活动,掌握11~20各数。 3.初步认识个位和十位,感受以“十”为单位的计数方法。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了解古人发明十进位值制计数法的价值。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数数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学生建立数位概念的起始课,是在逐一计数的基础上,积累十进制概念活动经验的重要环节。所以本节课通过“古人计数”的故事,渗透自然数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认识20以内的数,体会十进制计数法。 重点难点: 重点:能认、读、写11~20各数。 难点:感受以“十”为单位的计数方法,掌握11~20各数的顺序和大小。 教学过程 一、导入,古人计数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两位新朋友,第一位朋友是位古人。请看大屏幕,这个是古时候的牧羊人,他正坐在羊圈门口摆小石子呢!你猜,他摆石子是想干什么用呢?其实他是在摆石子数羊呢!古时候,数字还没有发明出来的时候,人们是不会像今天这样数数的,但是这并不影响牧羊人管理好他的羊群。他的方法就是坐在羊圈门口,出来一只羊,他就在地上摆一个石子,出来一只羊,他就在地上摆一个石子。现在,咱们也扮演一下牧羊人,老师放出一只小羊,你就在桌子上摆一根小棒,放出一只小羊,你就摆一根小棒,好不好?(课件出示,生操作)老师这儿也有小棒,谁愿意到黑板上来摆?操作完,你能告诉老师,这个羊圈里一共有多少只小羊吗? 二、尝试解决 认识数字:10 黑板上这么多小棒,怎样就能一眼看出来是11根呢?为了记录方便,咱们通常把整十根小棒捆到一起(演示捆小棒)这一捆里边有多少根小棒?就是几个一呢?下面,咱们同学数出10根小棒,把它捆成一捆。追问:这是几个十?再追问:10个一是几?1个十是几?所以10个一就是1个十。 1、介绍计数器 接下来,老师要给你们介绍第二位朋友———计数器!介绍计数器的用法。尝试用计数器拨出数字10,并让学生说是如何拨的。 2、认识数字11 在黑板上摆出一捆小棒和1根小棒,让学生看看这是几。并追问:11是由几个十和几个1组成的? 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用算式应该怎样表示?计数器上应该怎样拨出11呢?让学生介绍,并做补充。 3、认识数字15 在黑板上用小棒摆出数字15,同学看这是几?小结:咱们在摆十几的时候,直接拿出一捆小棒,再看各位上是数字几,就格外再摆出几根小棒。 4、认识数字19 你能快速摆出19吗,找一个同学到前边摆,摆好后,说说19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用算式应该怎样表示? 5、认识数字20 19根小棒再添一根是多少? 20用小棒应该怎样表示呢?完成后同桌之间互相看一下。看看同桌的方法是不是最快,最简单的。快速捆好两捆。两捆代表几个十?两个十合起来用算式表示:10+10=20.用小手跟着老师一起写:20 6、让学生说说计数器上如何拨19,再添一个珠子就是20,应该怎样拨? 律动:上到这儿,咱们也有些累了,全体一起起立,跟老师一起,听听音乐,动一动,放松一下吧!(幸福拍手歌) 三、课堂练习 练一练,第1题:帮主学生理解数位概念,通过多种形式来表示数,丰富学生对20以内数的认识。 第2题:通过在计数器上画珠子,进一步体会数位的概念。 四、总结反思 《古人计数》这节课,主要是认识11—20各数,这是帮助学生建立数位概念的起始课。从本课起,学生对数的认识不仅仅是单独的一个数,而是以十个为一群进行数数。在整体上学生的操作和回答方面都比较不错,但是一堂课有优点,当然也会有缺点。我反思一下本堂课主要的不足之处有: 1、学生在用计数器拨出数字10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