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8084236

陕西省榆林市十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4-06-0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4次 大小:30760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陕西省,榆林市,十中,2023-2024,学年,高二
  • cover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检测 高二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共10页,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不回收。 第Ⅰ卷(阅读题 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全民阅读绝不是可有可无的文化事件或文化现象,它关系到民族复兴目标能否实现。世界经验表明,国民读书率的高低,对国家与民族的兴衰成败具有巨大的影响。推进全民阅读、提高全民素质,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重要之举,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 阅读传统是中华文明的基因。中华民族是世界上热爱读书的民族之一,《论语》开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第一句就是劝学,《论语》提到“学习”的内容有近50次,并将“学习之乐”先于“交友之乐、君子之乐”摆在第一位,可见将学习的重要性置于何等重要程度,这也是孔子讲学的根本目的。中国历代圣人先贤无一不提倡读书。荀子“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朱熹“无一事而不学,无一时而不学,无一处而不学,成功之路也”。这些哲人先贤的至理名言凝聚成民族的共识,形成中华民族的学习传统。 阅读是民族素质提高的基础路径。推广全民阅读,我们要弘扬中华民族好学善学的传统,并博采众长、广泛学习各国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包括阅读与学习经验。日本作家斋藤孝在《阅读的力量》中指出:“读书不仅是兴趣、爱好、方法,更应该是一种能力。读书的能力可以转化为改变思维、提升交际、个人‘进化’的能力。”通过阅读,可以传承文明、博古通今;通过阅读,可以思考问题、破解难题;通过阅读,可以提升创造力和文化品位,而这些,都需要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向全国范围进行推动才最为高效。德国政府出台政策向终身学习者提供奖金以鼓励读书;新加坡政府推行面向全国的终身学习运动,设立终身学习奖学金。只有以读书为基础和基本方式,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向世界各民族孜孜不倦地学习,中华民族才能持续兴旺发展,复兴伟业才能实现。 阅读是人民精神富足的标志。中华民族的复兴是以每个人的素质提高和幸福感、获得感的提升为标志的。我们提出“读书为荣”“读书为乐”“读书为用”,这些都是幸福感的重要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提倡多读书,建设书香社会,不断提升人民思想境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就能更加厚重深邃。”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国家图书馆老专家回信时强调:“希望国图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服务方式,推动全民阅读,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再立新功。”2022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深入推进全民阅读”,这是“全民阅读”连续九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从“提倡”到“深入推进”,提法的转变标志着中国全民阅读事业进入新阶段。国家之所以重视阅读,正是由于阅读是文明传承与民族复兴的基本工程。 我们国家高度重视阅读对于文化和文明的传承,只有如此才能提高国民素质,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只有如此,我们的民族才能长久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摘编自王京生《全民阅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 材料二: (摘自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第二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 材料三: 书籍是精神世界的入口。通过阅读,人们能获得知识、锻炼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